• 30阅读
  • 0回复

珠江先行——广东经济发展评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

珠江先行
——广东经济发展评述(上)
本报记者 吴长生 蒋亚平
“都这样干,中国有希望。”几位研究经济的学者这样谈广东印象。
“真像是出了一次国。”一些初去广东的人们禁不住感慨。
“每次都有新发现。”数次采访广东的记者几乎全有这样的体会。
一切的感受和感慨,都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短短十多年时间,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一场中外瞩目的巨大变化。这变化,带来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富有、生机和繁荣。
消失的村庄和重塑的地表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正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
从未有过的财富和机会,不仅使当地居民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在全国搅起一阵阵无法平息的民工潮、南下热。
广货“北伐”,勇不可挡。
海内外的人力、资金、技术、物资等各种经济发展资源,滚滚而来,在这里组合、杂交、发酵、升值。
整个地表被重塑了。从广州到深圳,从广州到珠海,两条百余公里的公路两旁,已经形成了日益宽厚的工业带。几乎所有的城市和乡镇,都在急剧地扩张。传统的农村、农民正在消失。
霓虹灯,奔驰车,小洋楼……在三角洲随处可见。新涌出的200多个小城镇,繁华程度个个超过北方的大部分县城。
“效率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十多年前使特区深圳声誉鹊起的名言,已经溶进珠江人的血液。
关于东莞的最新报道,是讲该市一下投入40亿元巨资建设新城。市委秘书长黎桂康甚至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到本世纪末,力争把东莞建成“东方洛杉矶”。
中山市城区当中,耸立着两个四星级酒店。入夜,四下灯火,一片辉煌,别有情调。主街上商店密布,装潢之豪华,摆设之醒目,设计之精巧,不亚于北京、上海的著名商业街。
顺德,号称全国第一经济大县,一年财政总收入已达4亿元。这个刚被认可为县级市的地方,竟为11亿中国人生产了占总量1/3的电饭煲,1/4的电风扇,1/4的微波炉,以及相当份额的电冰箱、热水器和燃气灶。
记者近年数访珠江三角洲,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公路已是第三次扩建;程控电话如潮水一般,漫盖了三角洲的每一个角落,进入许多普通农民家庭。目前,广东全省拥有移动电话3.2万个,BP机近40万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和1/3。
经济已经远离传统,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工人,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城乡鸿沟逐步消逝,空间距离缩短,运转节奏加快,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意味深长的颠倒。
在宝安,有近1100已经落了城市户口的居民正式向县长提出申请,强烈要求“非转农”。
广东人,正在深刻地改造着历史。
广东贡献知多少?
广东富了,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已是不争之事。
继陆续摘取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出口创汇总额、引进外资的桂冠后,广东百尺竿头,又于1991年成为全国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收入首户。
仅仅10年多时间,它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从1979年的34.28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100多亿元,每年递增12%左右。
而在同期,广东上交中央的资金则由8.17亿元上升到近60亿元,年增幅为近20%,远远高于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令广东人骄傲的,还有几组数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年中,广东平均每年完成近200亿元,其中只有15%是由中央有关单位直接投资,其余全是自筹的,总额2000多亿元。
中央在广东企事业单位直接上交国家收入大幅增加。1991年,海关、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直接上交国家的收入达100多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20多倍,10多年累计上交近700亿元。
出口创汇总额,占全国的1/4左右。
由于实行了财政包干,10多年中,因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所导致的财政增支部分,几乎都由广东自行消化,平均每年又是10多亿元。
广东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一个硕大的存在。
广东会成为第五条小龙吗?
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其中之一,是有关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整个80年代,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多,平均每年递增9%左右,被公认为同期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巨大成功。
广东更是一个奇迹。10年时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近7.2倍,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20%以上。
1980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5.4%和4.1%;到了1990年,则升为8.3%和6.7%。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则由1980年的4.7%升为7.9%。
广东经济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超过同期世界上一些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南朝鲜、新加坡、我国的台湾省等,也超过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增长最快时期的速度。
进入90年代,广东经济再次显现出一种难以压抑的发展冲动。1991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为13.5%,今年一季度,速度更超过20%。
广东人之所以在谈到速度时能够十分坦然,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发展,显示不多有的良好征兆:产品近一半外销;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广东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快慢本身并不是标准。慢了不一定好,快了不一定坏。一切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质量。
正是“先行的珠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迅速增长的潜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