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拿来与自信——访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厂长黎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5
第2版(经济)
专栏:深化改革访谈录

拿来与自信
——访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厂长黎明
本报记者 鲁牧
“宝钢的建成和投产,使我国钢铁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
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采访总厂厂长黎明,深感他的话语中充满自豪与自信。
“大胆而又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又消化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博采众长,革新国内老企业的传统管理,是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位长期从事黑色金属冶炼的专家,现任冶金部副部长,但已在冶金工业第一线转战几十载,对我国钢铁企业了如指掌。“五一”前夕,当他谈到宝钢时,不免又有一番新的感慨。
宝钢一、二期工程先后投产,而且都是一次成功。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很快达到设计水平,主要产品产量甚至超过了设计能力。现在,这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600多万吨钢的现代化企业,已在扬子江畔建成。她的人均产钢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同类企业最高水平的4倍,自己研制、生产的百余种新产品,有1/4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黎明认为,宝钢建设的实践表明,要加快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赶上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靠自己摸索创造,事事从“零”开始。
70年代末80年代初,宝钢从国外整套引进了先进技术装备,同时也引进了组织、生产、技术等部分管理软件,还选派一批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学习考察,掌握技术,了解基层管理经验。当时,国内外不少人在担心观望:宝钢能不能建起来?建起来后,几十万吨洋设备能不能转动?尤其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方法、经验能不能为我所用?中国人能不能将宝钢管理好?
也就在那时节,邓小平同志断言:“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深受其教育和鼓舞的宝钢人,不仅坚信国外的先进管理是与先进技术设备配套的,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也坚信社会主义新中国有能力将宝钢建设好、管理好。
黎明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本身也不存在姓“资”姓“社”问题。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行使指挥、调节和监督职能。它产生于企业内部成员共同劳动的需要,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并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管理方法,资本主义企业能用,社会主义企业一样能用。谁用它,它就可以姓谁家的姓。因此,我们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和使用的现代化管理完全拒之门外。不然,引进的技术装备再先进,也可能因为使用的管理方法落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效益,甚至变成为一堆废物。这种实例,在国内建设项目中并不少见。
宝钢正是由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坚持精简高效。“管好主体,放活辅助”。实行了“集中一贯”,“分层负责”,“权限委让”,管理“重心下移”,机关为基层服务以及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计划值制”、“点检定修制”、“标准化作业”等5制配套的基层管理制度,终于跳出了老企业传统管理的格局,革除了传统管理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效益低下等等弊端。宝钢现代化管理的形成,是对老企业传统管理极为深刻的改革。
“引进、吸收、借鉴,还得创新,这样才能‘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黎明告诉我,宝钢从建设的第一天起,就注意了引进、吸收与创新相结合,以改革精神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不是照抄照搬。在管好主生产线之外,诸如辅助生产、生活后勤等按照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协作原则,从企业中分离出来,逐步推向社会。社会一时无力承担的,就在企业内部造个“社会”,行使社会职能。
黎明深有所感地说,不改革、创新就难于借鉴。即使学习、借鉴了,过了若干年,人家前进了,你又成了落后。宝钢如果与国际先进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与国内同行的差距越来越小,优势将会渐渐失去。只有继续努力创新,才能防止“学习—落后—再学习—再落后”非良性循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