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追求卓越——“通工”汽车通向成功的足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5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追求卓越
——“通工”汽车通向成功的足迹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 柏生 李伟
“中国质量万里行”电视采访组行程8省市,所到之处,总有人围着车队里的一台越野车发问:“嗬!通工汽车,气派。哪儿出的?”得知这种车产于川西南的雅安,人们吃惊了:“全国这么多名厂名车,怎么你们单单挑到那个大山沟里去了?”
“走夹缝出奇兵”
其实,10年前,当第一辆通工汽车驶出厂门的时候,当时的厂长蒲富伟就预见到了人们今天的惊讶。他说,我们当年的思路,就是在认真分析国情、厂情和市场的基础上,“走夹缝,出奇兵”!
80年代初的中国汽车工业,是一汽、二汽、北汽“三大巨人”称雄的时代。一个地处川边一隅的小小汽修厂,要想在这个夹缝里得生存、求发展,就得有自己独特的高招、奇招。再看中国公路交通现状:山地、丘陵占国土的2/3强;100万公里公路,“等外”路占了一半,三级以上的不到20万公里。这样的一个公路网,反映了广大的乡村,众多的矿山、森工、公安、军队、武警和基层机关的需求。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雅安厂领导胸中有数、“奇兵”在手了:挤出夹缝、填补空白,开发符合中国路情、适于各种需要的轻型越野、专用、特种汽车。
1982年4月3日,中国第一辆硬顶轻型越野车上路了。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到1991年,通工汽车已形成年产5000辆的规模。开发出包括交通事故勘察车和公安、司法、金融、保险、保温、冷藏等5大系列37个品种的专用车,成为交通部、公安部、高检院、高法院等10多个中央部门特种作业用车定点生产厂。
“服气不服输”
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不高,通工汽车外协件多,“质量环境”不理想,整车质量赶不上进口车,“这是事实,我们服气”。但是总不能等到所有的配件厂、外协厂水平都提高了,再来发展通工车吧!“服气不是服输”。通工人不甘落后。他们兴科技,抓质量,争一流,从自己做起,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七五”期间,该厂投资1450万元,在同行业率先建成居国内先进水平的轻型改装车生产线。这条由国外专家设计的生产线,大量采用了国内外最新技术和设备,如计算机车身辅助设计CAD系统,计算机车架强度计算有限元分析系统,专用微机控制车身涂装处理自动生产线,和在改装车行业首创的计算机汽车模态分析软件等等。
科技进步使通工汽车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0年8月,国内外25家汽车企业争雄,竞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标,通工车以其整车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与日本丰田车同时中标。
1991年5月,采轿车之长,取越野车之优的第二代通工汽车,通过了海南国家汽车试验场1.5万公里强化定型试验,鉴定结论:“技术指标居国内先进水平。”如今,“通工”牌汽车已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
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拚一拚!
去年8月30日,通工汽车胜利驶抵珠穆朗玛峰脚下,完成了“开国产汽车先河,壮民族汽车神威”的壮举。作为一种象征,此举成为通工第二次创业的先声。
四川省政府决定,把通工越野车作为四川汽车工业的龙头,通工汽车厂作为发展集团的依托,“八五”期间投资1.5亿元,形成年产3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
今年初,四川华通汽车集团公司德阳通工汽车厂挂牌成立。通工人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冲击出发地。
华通集团总经理谢钦先豪情满怀地对记者说:今天,邓小平同志向全国发出的加快改革步伐的号召和省政府的支持,给我们插上了第二次腾飞的翅膀。在本世纪的最后10年,我们将站在新的高度上,加紧进行轻型汽车车身生产线和底盘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全面缩短与国外同类汽车的差距。“追求卓越”的华通精神,将使我们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赢得民族汽车工业的未来。
是的,“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求实进取的拚搏精神,这,就是通工汽车通向成功的奥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