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宽阔的胸怀——西藏江孜县委书记平措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宽阔的胸怀
——西藏江孜县委书记平措二三事
本报记者 李成华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去年粮食产量超过亿斤,人均收入800元,目前已有80%以上的农户盖起了新房。说起这些成绩时,群众无不说:多亏了我们县委书记平措。
可是,这位藏族县委书记却不这样认为。平措说:“江孜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技。而科技,主要靠我们的汉族技术干部。没有他们的努力,江孜是发展不起来的!”
平措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奴家庭,7岁开始放羊,15岁时给领主当佣人。从小连饭都吃不饱,当然谈不上读书识字了。参加工作后,他只上了半年西藏公学的“干训班”。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上过多少学的藏族干部,在担任县委书记之前,搞过水利,当过江孜水电站工程指挥长,却干出了成绩:江孜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化水电站在他的领导下建成了。他靠的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依靠并调动汉族技术干部的积极性”。1980年就任江孜县委书记以来,他更是抓住这条不放,使全县的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平措为什么能够充分调动起汉族科技干部的积极性呢?用江孜县汉族干部的话说,平措书记“有一个宽阔的胸怀”。
今年3月中旬,我们到江孜县采访,藏、汉族干部给我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那还是1984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李升荣,给公家买东西有几张发票到县里报销,去了几次都没找到管财务的干部。有一次碰到县委书记平措,李升荣便让他签字。平措说:“报销的事请你找管财务的同志签字,我不管这事。”李升荣一听就火了,气冲冲地说:“你是县委书记,县里的‘第一把手’,这件事你也应该管!”接着,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
“同县委书记吵架”事件传开后,藏、汉族干部都为李升荣捏把汗,有人对他说:“你等着‘穿小鞋’吧!”李升荣也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向平措发火,县委书记不管具体财务这是个常识,自己也知道,但在气头上说话没有个准儿,就把县委书记得罪了。第二年,李升荣回陕西老家休假,准备顺便联系内调。就在他休假期间,江孜县被西藏自治区评为植保先进县。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县委书记平措提出把李升荣评上去。信息传到正在内地休假的李升荣耳中,李升荣被平措书记的不记私怨、秉公办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联系内调的事不办了,休完假便赶回江孜,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1987年,在平措的提议下,中共县委常委会决定,建议县政府任命李升荣为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如今,李升荣已动员家属来到海拔4040米的江孜县,准备在这里干一辈子。
1990年江孜县和自治区水利局联合修筑桑顶水库,工程是由县水利局的两位汉族技术干部设计的。大坝筑成后,被一场大雨形成的洪峰冲垮了。看着被冲垮的坝身,两人难过得哭起来。自治区水利局和江孜县有的汉族干部从对他俩严格要求出发,提出要给予处分。平措坚决不同意,自己承担了责任。他说:“修桑顶水库是我提议的,县委、县政府讨论后决定的,设计方案我也审查过,主要责任应由我负,要处分就处分我吧!这两位汉族同志对江孜的水利建设是立过大功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误就给处分;藏族、汉族都是中华民族,更不能因为他们是汉族干部就要给处分。我们领导的责任是让他们振作起来,找出原因,把水库修成。”这席话,不仅说服了主张给两位干部处分的汉族干部,而且还使那两位汉族同志很快地冷静下来,找到了大坝被冲垮的原因是设计的排水洞太小。他们修改了原来的设计,把大坝修好,桑顶水库在这年年底终于建成了。如今,这个水库已发挥了效益。
正是因为平措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在江孜县工作的无论是当地的藏族干部,还是从内地来的汉族干部,心情都十分舒畅。他们团结一致,为这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