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经纬中飘来的历史——“云南民族民间纺织工艺展演”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2
第8版(副刊)
专栏:

经纬中飘来的历史
——“云南民族民间纺织工艺展演”巡礼
杨伊荪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民间纺织工艺展演”大厅,便进入了一个充满女性智慧与创造力的世界。
云南纺织印染工艺历史悠久,在许多新石器遗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陶纺轮。请看:展厅中陈设了从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汉代青铜贮贝器盖上那十数人集中进行纺织的场景,以及大量出土的梭子、纬刀、针、绕线板等纺织工具,足以佐证。现今景颇、佤族所用“腰机”,与古无异,却能织造出精致的统裙。傣族使用木机,织成“色纬起花”的漂亮傣锦;潞西锦常夹用金线,以四方连续的菱形图案为主,结构严谨,色彩绚丽;盈江锦略多动植物纹样,组合舒展,配色和谐;西双版纳棉锦,于白底上使用对比色,音调响亮,节奏感甚强。
而独龙毯、傈僳火草布,因其经线是麻,纬线是火草,亦显得粗犷豪放。展厅展出的还有哈尼族、彝族织锦。这些织锦形状、图案各异,但都表现着民族独特的文化观点和审美情趣。
它们曾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易品。
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穿戴艺术,在妇女们灵巧的双手中,闪射出绚丽夺目的颜色。头巾、腰带、香袋、挎包、鞋帽、背布乃至衣缘领袖,无不挑花刺绣,使之花团锦簇,丽若天成,虽为装饰之物,但都是实用品,往往倾注着少女对情人、母亲对儿女的一片爱心。这类物品,在展厅中可算是琳琅满目、熠熠生辉。而在展厅的最后部分,是25个模特儿身穿25套民族服装。其款式多样,色彩纷呈,既有民族间的差别,又有不同的文化生成关系。属藏缅语族者,衣着厚实宽博;属苗瑶语族者,穿戴轻巧敏捷;属壮侗语族者,服饰秀美贴身。
 每一套服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部历史。
纳西族妇女勇敢勤劳,服装以蓝、白色为基调,象征披星戴月;
基诺族男子服装背后绣有太阳,因为他们信奉太阳神;
傣族统裙、苗族百折裙以孔雀图案为主,因为孔雀代表吉祥与美好。
……
一架织机,几缕麻线,连接着过去和今天,装扮着生活,装点着江山。哦!古老的纺织,不朽的经纬,你牵引着人们,从一座座民族部落中走来,昭示着人们对生活的良知——创造。(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