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民歌里透出的风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2
第8版(副刊)
专栏:

民歌里透出的风情
晓平
云南,以“歌山舞海”之美名享誉海内外。而云南民歌,就是这“歌山”上的一朵娇艳欲滴的山茶花。
踏进云南,你不必匆匆走入云岭深处的山寨,你不用急急跨过江河之畔的村落,你只要去聆听那萦山绕水的民歌,那歌声里自有一派旖旎的民族风情。
从那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的“四大腔”(即海莱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你可听到红河奔泻翻转的欢腾,那踏脚击手,节奏强烈的打歌,则可让你如睹彝家“男女百人围绕唱土曲,其腔拍节皆视笙箫为起止”的古风今貌。
那些或起伏跌宕,或活泼轻快,或妙趣横生的“泥鳅调”、“麻雀调”等民间“十八调”中,你可感受到身居“文献名邦”的白族人的热情奔放,机敏幽默。
一曲婉转抒情,抑扬舒缓的情歌,你是不是能听到身裹毯子伫立在傣家竹楼下等着“串姑娘”的小卜冒热切的心声?是不是能感到澜沧江边汲水的体态婀娜的小卜少的似水柔情?
有着灿烂的东巴文化的纳西族,在那首古老的合唱曲《哦热热》里,用男女声以欢呼性音调构成的二部合唱,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纳西“欢乐说不完”。
那伴着手碓舂米此起彼落的劳动节奏,一前一后自然形成二声部重唱的《舂米歌》,是不是让你闻到景颇族丰收新谷的清香、看到景颇山的苍郁富饶。
最为有趣的是傈僳族人,从前他们打官司时,原告,被告,竟以歌唱申诉各自的理由,而调解人也用歌唱进行判决……
生活在平坝地区的民族民歌,旋律较柔和细腻抒情;而生活在山区、半山区民族的民歌,则激越粗犷舒展。叙事歌浅吟轻唱,娓娓道来,如《阿诗玛》。山歌高亢奔放,活跃欢快,如《放马山歌》。劳动歌节奏铿锵,如《舂米歌》。舞蹈歌韵律明快,如《十大姐》。情歌委婉动人,质朴自然,如《小河淌水》。
就是这首清新深情的《小河淌水》,它不仅为歌唱家黄虹赢得了我省唯一的全国金唱片奖,也成为我国歌唱家们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并被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改编为钢琴曲《流水》,被孟贵彬、时乐濛改编为混声合唱而风靡全国。
“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云南民歌以它独具的魅力,使云南风情在歌声里常驻。(附图片)
歌会上的白族姑娘
向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