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
方生
全部中国近代史已经作出结论,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世界近代史还向我们展示,经济落后国家,尤其是长期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只有正确利用而不是完全排斥资本主义,批判吸收而不是一概拒绝西方文化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方能繁荣富强起来。
就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看,所谓利用资本主义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不外是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引进各种专门人才,吸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中对我有用的某些观点、模式和方法,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某些反映客观规律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中,有人类共同创造的并可供各国享用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果;有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积累起来的发展商品经济的丰富经验;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所有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可以大胆利用的。利用资本主义还包括在国内适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还不能完全根除,剥削现象还会长期存在,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把它纳入政策允许的轨道。
关于对资本主义的利用,我们有一个认识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一个时期,曾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条极为重要的建国方针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看作是洋奴哲学;反对利用外资,认为内无内债、外无外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拒绝学习西方的科学管理经验;反对派遣人员去西方考察和学习;不敢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等等。这种想仅仅依靠国内自有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从事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显然是闭关自守的。
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战略决策,我国经济开始了从封闭型到开放型的转变。资金不足可以利用国外资金,资源缺乏可以从国外进口,技术落后可以从国外引进,经济管理经验不足可以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有些产品可以完全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出口创汇,也可以划出一定地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等等。标志这一转变的,就是中央这一方针的提出: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这一方针使我们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样,它也使我们在如何对待现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从社会制度上来区分一个国家的经济类型。在他们看来,开放型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封闭型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歪曲。其中有的人是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来攻击社会主义。过去我们走了一段对外封闭、拒绝利用资本主义的弯路,是由许多原因,特别是“左”倾错误造成的,和社会主义制度无关,相反,从原则上讲,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开放的经济。只有加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扩大对外交往,吸收世界各国对我有用的东西,学习人家在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社会主义才能发展。进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也是在批判地吸收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思潮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开放的思想体系。
人们的认识不仅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在认识过程中还会有反复。同时,认识上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从思想发展的辩证规律来看,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人们对于利用现代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今天,在要不要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这一类问题的认识上,应该说是基本解决了,持反对意见的已不多见。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上,似乎还有分歧,需要进一步探讨。
问题之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要具体分析。一般说,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本身利益而制定的,其中的许多政策和法律对本国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是不利的,遭到广大劳动者的反对,如资本主义的税赋政策和税法就是如此。除外,有些政策和法律,因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认真地加以研究,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就采纳或参考。如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他们对外开放的需要,早在数百年前就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名称的经济特区,这是他们为促进与各国经贸往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这对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具有参考价值。中央在批准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时,曾要求厦门特区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何谓自由港,自由港的政策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既无经验,又缺知识。港英当局早在占领香港后不久,就宣布香港为自由港,这是港英当局在香港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无疑可供我们借鉴。至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同样要区别对待。事实上我国制定的许多经济法包括涉外经济法,已经参考了西方的有关法律。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问题之二,现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是否有可取的地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代产生的,因此它可以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某些本质联系,因而具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应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继承。庸俗经济学则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已经尖锐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所描述的仅仅是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即使这样,对于其中某些有用的观点,仍应予以肯定。这是我们所熟知的马克思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科学态度。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是在当今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的经济学。就其理论体系上说是反科学的,应予以批判。但是也要看到,在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些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规律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某些论点和分析方法,也有可供参考之处。例如关于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论述,关于数量分析和技术经济问题的论述等等。就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所使用的一些概念,如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等,撇开它们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也是可以采用的。对于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不作分析,全盘否定,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问题之三,当前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方法”,显然是指我们在经济改革中所实行的承包、租赁、招标、兼并以及发行股票等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所以被叫做“资本主义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所采取的,由于过去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所以这些措施也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了;第二,早在社会主义诞生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实行了这些措施,这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些措施都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其实,把凡是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方法,统统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加以反对,就像十月革命后有人把沙皇俄国留下的铁路说成是资产阶级铁路要把它砸烂一样可笑;第三,在以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从来是把反映这些措施及其规律的经济范畴放在资本主义部分仅仅作为资本主义剥削手段来讲,这样,久而久之,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们都误认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其实,许多所谓资本主义的方法措施,都是和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的东西,本身不带有什么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如果把这些方法措施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拒绝采纳,那是作茧自缚,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之四,对外开放是否会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从而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这里有必要对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些分析。如果这指的是,西方国家利用我对外开放的机会,凭借其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体系对我施加影响,那么我们理所当然地应予以回击,坚决抵制。但“排污不排外”。为抵制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把门关上。先不说,门既已打开是不可能关上的,即使关上了,人家也会无孔不入。因噎废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影响”指的是,由于我们引进了国外资金、先进技术以及科学管理方法,引起一些人的崇洋媚外,那么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对这些人进行教育,克服其错误思想,但也不能因此而拒绝引进。资金、技术等等,本身没有阶级性,只要有需要和可能,我们都可以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在同西方的接触中,我们会从这些国家人民身上发现许多好的品德、精神和作风,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再说,西方国家大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他们历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经过同他们的交往,会使我们从中得到教益,丰富我们的文化。如果这些也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而不能予以否定。事实是,我们在制定和贯彻对外经济开放政策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资本主义消极影响,这就不仅不会动摇,相反只会巩固社会主义根基。只有不加分析地害怕“资本主义的影响”,重蹈闭门主义覆辙,才会真正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对于这样一种社会形态,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一概排斥,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批判继承,这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更进一步说,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把人类文明推向新的更高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