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实施以“军转民”为特色的科技兴市方针绵阳市开发一批高科技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实施以“军转民”为特色的科技兴市方针
绵阳市开发一批高科技产业
本报讯 记者魏玉凤报道:四川省绵阳市利用当地军工科研技术优势,实施以“军转民”为特色的“科技兴市”战略,开发出一批高技术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地处“三线”的绵阳市,科技力量雄厚,被誉为“中国西部科学城”。目前,有各类科研院所90多家,专业技术人员8万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000多人。但是,这些高水平的科技优势以前都集中在军工部门,长期与地方经济建设脱节。198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市”发展战略,并把“军转民”作为“科技兴市”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市军工企业走上了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质量效益型道路,在高科技研究、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已开发出电视机、传真机、程控交换机、光纤通讯、医用B超等,民用技术成果和产品1000多项。不少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全市高技术民品产值由1985年的4.8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2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绵阳还不失时机地应用高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加速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如中国空气动力中心帮助江油水泥厂为水泥磨研制成功微机配料系统,使生产能力和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较好地完成了长城特殊钢厂20多台设备的技术改造以及对三台水泵厂的技术改造,为企业赢得了生产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绵阳印染厂和西南计算中心共同完成了“印花图案计算机制版与辅助设计系统”项目,实现了印花图案设计、自动分色并将单色整幅图案制作成直接上花网的软片版,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描样、连拍连晒工序。
科学院所和企业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1985年以来,全市共开发新产品2000多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就有238个,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12.9%提高到1991年的31.5%。微电子、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生物工程、现代化通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武装的电子、机械、建材、冶金、能源、纺织、食品7大产业支柱。
绵阳市通过军转民实施科技兴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去年,全市国民总产值和财政收入比1985年分别增长1.7倍和1.8倍。该市被国家列为全国6个中等科技兴市重点市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