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水围,走向现代文明——记深圳市福田区水围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6
第1版(要闻)
专栏:

水围,走向现代文明
——记深圳市福田区水围村
沈宣文
水围村是深圳特区内一个只有116户人家的小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以种养为生的村民终年辛勤地劳作,依然住在破旧的老围屋,过着贫穷生活。青壮年纷纷偷渡香港谋生。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唤醒了这个沉睡的村庄。如今,该村已有固定资产3200万元,集体年纯收入550万元,人均收入近万元;村民自建别墅式小洋楼260幢。当年逃港的村民纷纷回乡,已有13人在水围娶妻安家。昔日的“臭鸭围”,一跃成为广东闻名的社会主义文明村。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呢?
1
汽车沿着宽阔平坦的大道驰骋,水围的路在我们脚下向远方伸延。眼前是一马平川的红土地,那是正在开发的福田保税区和未来新市区的建筑工地。
村书记庄衡谊告诉我们,水围是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这一带原是一片大海,水围只是汪洋中的一方小岛,“水环四壁、围昌万年”是祖先留下的梦。可是,直到改革开放前,村里不但没有“围”住昌盛,连人都留不住。因为穷,很多人都跑到香港去了。
水围村位于深圳河畔,与香港落马洲隔河相望。历史把这个村庄推到两种制度对垒的前沿。
庄衡谊清晰地记得,50年代香港经济同内地一样落后。那时,深圳与新界的口岸是开放的,村民可以自由往返,却没有人愿意离开水围,跑到“资本主义”一边去。
70年代,香港进入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在香港打一天工,可挣上百元港币,而在水围起早贪黑干一天,才得几毛钱。两相对比,“资本主义的苗”似乎比“社会主义的草”更具诱惑力。从1971年到1974年,水围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离开家乡,跑往香港。1973年某日,水围和皇岗两村一夜之间竟有84人偷渡香港!
疾风知劲草。在阵阵“逃港风”中,庄衡谊没有走,现任村长庄铁峰也没有走。他们不仅决心留在水围建设家园,还作出了重大的人生抉择:1973年,庄铁峰入了党;翌年,庄衡谊也成为共产党员。他们从水围青年两次自发的“大逃亡”中领悟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水围搞社会主义,应当首先让村民过上真正富裕的生活,最终要靠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1980年,水围划为行政村。时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党的开放搞活政策出台。在村民各显神通发家致富的时候,庄衡谊和庄铁峰带领党员干部全身心地扑在发展水围集体经济上。
2
万事开头难。水围党支部和村委会为发展集体经济殚精竭虑,使出了全身解数。最初他们组织村民过港拾废旧,把鱼塘承包给港商,继而又办酒家又开工厂,还腾出村委办公的小楼,租给香港同乡办服装加工厂。虽然村里公共积累已从几万元上升到二三十万元,但同特区有些村庄成百万、上千万元的集体收入相比,水围经济依然是“贫下中农”水平。
“筑巢引鸟”是深圳特区农村经济起飞的一个成功经验。1986年,村里拿出全部生产资金盖了两栋共28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期望招引外商来办“三来一补”企业,借以带动水围经济的起飞。
两栋簇新的厂房像大山一般矗立在村东的路边,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前来造访的外商。新厂房的月租每平方米只有5元,这个价格足以“踏平深圳”了。
然而,外商一个个兴匆匆赶来,绕着新厂房转了一圈,又一个个摇着头离去。
巢筑好了,鸟儿却不肯进窝!憨厚的水围人望着外商远去的背影,大惑不解。
事后才明白,外商认为这里投资环境不理想。没有自来水。供电无保障。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遇上雨天,汽车就开不进村。一个香港老板的话很刺耳:“水围村根本不是办厂的地方!”
新盖的厂房像嫁不出去的姑娘“待字闺中”,给支部和村委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关键是改善投资环境,可是哪来这笔建设资金呢?
1987年,是水围村柳暗花明、心想事成的吉祥年。
吉祥的曙光是从被征用的土地上升起的。
这年,国家征用了水围村部分鱼塘和良田,用以建设皇岗口岸、落马洲大桥和福田保税区等重点工程,同时补偿水围村经济损失120万元。这笔可观的征地费,对急需资金改善投资环境的水围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水围人喜出望外。有人主张把征地费分光,“放到个人口袋里才算是一笔钱。”庄衡谊和庄铁峰坚决反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决定:凡是国家付给水围的土地征用费,将全部作为生产资金,用于发展村的集体经济,一律不分给个人,也不折股份变相分给个人。
根据这项决定,这120万元征地费加上300万元银行贷款,全部用来改善水围的投资环境。(水围村先后得到国家付给的征地费共1145万元,均用于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
于是,一条可供两辆卡车对驶的沥青马路,从水围经皇岗直通市区的公路干线。
于是,村边又盖起两栋宽敞明亮的工业厂房。通了自来水,还新建了配电房。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外商络绎不绝来到水围考察,每平方米5元租金的厂房,一夜之间变得十分抢手。一个又一个“三来一补”企业相继签约,外商投资的势头又劲又猛。水围人笑逐颜开。这一年,水围村的集体纯收入从去年的50万元猛增至250万元!
一栋厂房就是一棵摇钱树。聪明的水围人看准了这个物业行情,第二年又把手中钱集中用于“栽树”,集体纯收入又增至300万元。
特区是块神奇的土地。曾被证明不是办厂地方的水围村,经过短短几年的开拓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水电充足、道路畅通、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村级工业小区。如今,全村已兴建工业厂房10栋,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企业23家,其中14家是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电话机、五金、电子、玩具、厨具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
水围,这个封闭了七个世纪的贫穷村落,终于张开腾飞的翅膀,向着辽阔富裕的蓝天冲去!
3
大河水涨小河满。水围集体经济的壮大,使村民过上了真正富裕的生活。1988年,水围人均收入6000元。村民们口袋里揣满了“大团结”,先后住进了别墅式小洋楼,现代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没有人再向往资本主义。村里有60多人持有过境耕作证,可以天天去香港打工,并无一人羁留不归。村民庄爱长去美国探亲,子女劝老人留下来,但没过两个月,他又回到故土,说“还是水围好”。
水围富了,物质贫困的帽子摘掉了,然而新的问题也接踵出现了。有些人经常沉醉于酒楼、歌舞厅,有的则通宵达旦地玩麻将牌;七八岁的孩子就穿金戴银,可连中国首都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令人忧虑的是,全村数十名青少年中没有一个高中生,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名列全区倒数第二。
这些现象引起了党支部的重视。在党员干部会上,庄衡谊指出:“我们现在摘掉的只是物质贫困的帽子,精神上那顶贫穷的帽子依然存在。如果富了之后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很难保证水围不会像有些富裕农村那样,也出现赌、嫖、黄、毒等丑恶现象。我们要塑造新的农民形象,决不能走‘一富就腐’的道路。”
水围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制定了精神文明“硬件”设施的建设规划。规划规定每年从村的集体生产发展资金中,拨出30%用于兴建敬老庄、幼儿园、小学、教工宿舍和文化综合大楼。
这是一项有气魄、有远见的好规划。谁料,投资方案一公布,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村民大会上,一位青年嚷道:“建什么敬老庄幼儿园?还不是你们干部想乘机捞一把?”
庄衡谊坦然地说:“请大家放心,为了杜绝贪污受贿,村里建设项目的所有经济帐目都会公开,每个村民都有权进行审查。”
“建敬老庄幼儿园我们不反对,但办学校是国家的事,村里何苦掏这笔钱呢?”一位老伯问。
“办学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的事。”庄铁峰耐心地解释,“目前国家有困难,又号召全民办教育。我们先富了一步,掏些钱为村里的孩子盖学校,分担点国家困难,也是应该的。”
“投资办学哪有经济效益?把钱用来盖厂房才能赚更多的钱。”另一位青年说。
“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钱。”庄衡谊说,“水围人跑到香港去的不少,但有几个在那边发达了?没有一个!为什么?没有文化,到了香港也只能给老板打工卖苦力。改革开放了,村里办起那么多企业,可在水围找个理想的厂长、会计都很困难。现在40岁以上的村民大多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看不了书,读不了报,让这些人去管理工厂、指导技术、同外商打交道,行吗?大家常说要当好水围这个家,我敢说,如果没有文化,不搞精神文明,这个家迟早要让别人来当!我们不能腰缠万贯,头脑愚昧无知。”
村民们的心被震撼了。水围人开始了全新的追求。
1989年7月,水围敬老庄工地的第一声打桩机声,奏起了水围文化设施建设的交响乐。到1991年底,敬老庄、水围小学、幼儿园、教工宿舍楼以及设有歌舞厅、卡拉OK、健身房、图书室和村委办公室的文化综合大楼相继落成。花在这些精神文明“硬件”身上的总投资为1200万元,相当于目前全村固定资产的1/3。
为使现代文明在水围生根开花,水围人还想方设法引进文明的播种者。他们聘请一位从教37年的幼儿师范副教授任幼儿园园长,又聘请广州市一位中学校长任水围小学校长。为了招揽人才,村委会通过一条“土政策”:凡在水围从教三年以上的教师,允许在水围买一套住房;每位教师除工资外,全年可获2000元的津贴。水围小学校长感叹地说:“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是环境。水围不仅物质条件好,而且工作心情舒畅。”4粉红。乳白。湖蓝。杏黄。站在水围文化区的水泥村道上,眺望四周风格典雅、色彩斑斓的小学校、幼儿园、综合大楼和敬老庄的现代建筑,我们恍若置身一个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艺术世界。港澳同胞称这里是“小旅游区”。广东省负责人说这里像“小亚运村”。我们知道,这里是水围人的骄傲。
总投资1200万元,意味着每户村民投资10万元。它浓浓地反映了水围人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水围人富了,并没有忘记国家。1991年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水灾,村民们慷慨解囊,共向灾区捐款近6万元,平均每户500元。
马蹄形的教学楼里传出小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幼儿们在园内的芳草地上嬉戏玩耍。远处住宅区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流光溢彩。这里的村貌洁净秀丽。这里的村民礼貌文明。我们赞赏水围的富,水围的美。村长庄铁峰指着村东北的一块空地说:“水围现在实现的只是规划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就在这块空地上建一座由三栋商用大厦组成的‘银水花园’,楼高28层,占地6000平方米,附有停车场、游泳池等配套设施。届时,水围村的固定资产将超过1亿元,集体每年纯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那时候,水围才能算真正的富、真正的美哩!”
的确,今日诚可贵,明天更美好!(附图片)
水围村幼儿园。
水围村主要村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