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佛山聆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3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佛山聆教
吴昊
赵超构同志是全国晚报协会的会长。晚报界的同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赵超老”。我因为被晚报协会聘为“评委顾问”,有幸参加了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大赛”和两次“短新闻大赛”的评稿工作,亦有幸接触了赵超老,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头一次见赵超老是在晚报的乌鲁木齐会议上。那是1985年的秋天,正是大西北瓜甜果香的季节,我受命到伊犁参加哈萨克族自治州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并到新疆各地采访,在乌鲁木齐的时候,去看望几个在晚报工作的朋友,邂逅赵超老,他要我听听晚报的会议,我答应了。记得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赵超老作总结发言,对日报和晚报的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日报(回过头来对我说,特别是像你们人民日报)是飞机大炮,是重武器,我们晚报是步枪手榴弹,是轻武器。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样的。打起仗来,什么武器都需要,什么武器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各种武器要配合好,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扬长避短,各尽所能。”赵超老当时虽已年逾古稀,但看样子,也就是50多岁,平时文质彬彬,寡言慎行,讲起话来,侃侃而谈,娓娓动听,好像高声大嗓对他是一种浪费。“赵超构”这个名字,我是早就知道的,1957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学时,听传达毛主席和新闻界知名人士的谈话,“知名人士”中就有赵超老,他当时提出“软些,软些,再软些”的口号,据说后来被主席接受了。当时在我的想象中,赵超构一定是个狂放不羁,高谈阔论式的人物,不然怎么敢到主席跟前去提“口号”呢,万一提错了,岂不要吃罪不起。这次一见,才知道,他竟是这样的平淡,这样的祥和,以致使人不敢相信,在他那瘦弱的躯体里,竟然蕴含了那样大的能量和那样多的智慧。
1989年春天的晚报遵义会议,赵超老因为旅途劳顿,病倒在遵义,人们都担心他的健康,赤水河畔的采访、会议,崎岖山路上爬行、小憩,赵超老的身体成了全体与会者的关心话题。后来我和束纫秋、李夫等同志前往医院去看望时,他已经脱离了危险期,不久即返回上海治疗。那一次,总算有惊无险,不过人们心里都画了这样一个问号:以后晚报的活动赵超老还能参加吗?
去年10月,广东刚刚迎来了秋天,晚报第二次短新闻大赛的最后总评会议即在广州召开。我一下飞机,羊城晚报的关(国栋)总就告诉我:“赵超老来了!”真是喜出望外,想不到遵义一别,时隔两载,又能在广州相聚。当我看望他的时候,他还是那副老样子,灰色的上装,米黄色的皮鞋、黑色的裤子——遵义会议时的老装束,人好像比那个时候精神了。他告诉我,右胸放了个什么装置,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不会太快,更不必担心停跳。我们都为他的康复而感到欣慰。
以后去顺德、番禺,参观工厂、农村,采访各类人物,赵超老总是兴致勃勃地同我们一起活动。10月8日到了佛山,晚上和兴华商场的同志座谈,散会后,还有些时间。几天来,大家一直希望能安排听一听赵超老对当前一些事情的看法。因此,当会议的主持人、晚报协会秘书长刘梦洪宣布赵超老要发表讲话时,大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并且都不约而同地掏出了录音机、笔记本。
赵超老说,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搞好晚报在精神文明上的宣传?今年早些时候,中宣部新闻局的王福如局长曾在上海向我提出这方面问题,我当时说,日报和晚报在我们国家性质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日报和晚报应有区别,应有分工,日报政治性更强,宣传政策的任务更重,晚报更具有社会性、家庭性,晚报是否应在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比如像扫除“六害”、铲除各种丑恶现象上多做努力。赵超老说,在他看来,“六害”最不文明,“六害”就是腐败落后的基础。解放后,“六害”基本扫光了,这些年又卷土重来,“六害”蔓延,势必丧失社会的免疫力,使一切落后的东西得到发展。像上海的搓麻(将)、离婚、陪酒等这些社会现象,新民晚报必须给以充分的关注。晚报的任务很重。赵超老说,日报是送到机关的,晚报是买到家里的,机关看日报,家里看晚报,这就是分工和不同。他还说,我给新民晚报的题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上海,从8岁到80岁的读者,从黄浦江边的摊贩到高层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都能在新民晚报上找到他自己喜欢读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对社会的广泛关注是不行的。接着,赵超老给人们讲了由于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变化,有些是非被颠倒,他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崇洋媚外,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连饼干也要吃进口的,有些老太婆再嫁也要找港客;二是实用主义,上海人也叫实惠主义,有利就干,无利不干,现在号召纠正不正之风,不正之风就是实用主义;三是败家子作风,这里不光是指吃吃喝喝、各种短期行为,还指不考虑下一代,剥夺子孙幸福的各种野蛮行为。这三种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我们看不起,外国人也看不起。分析这些现象,研究这些现象,从而给以理论的归纳和提高,就是晚报宣传的指导思想。我们这方面的宣传做好了,对社会风气的好转也就尽了力。一切反对我们的人就是要利用我们的腐朽力量,你没有抵抗力,他就来了。相反,我们的社会健康向上,腐败落后的东西就没有市场。赵超老最后说,这是我的答卷,不知在座的各位晚报同仁以为如何?
赵超构同志是晚报的一面旗帜,他办晚报的思想和路数不仅使新民晚报发行量成为全国最大的晚报之一,而且影响了全国晚报事业的蓬勃发展,1985年晚报乌鲁木齐会议时,全国只有20几家晚报,而今已发展到46家,几乎翻了一番。全国晚报总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这些都与赵超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思想有极大关系。就是日报目前风行起来的办“扩大版”、“周末版”,进一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了晚报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受了赵超构同志办晚报思想的影响。
目前全国晚报正在进行“爱德杯新闻特写”大赛,正当人们筹措下一次晚报会议,企盼晚报朋友再一次倾心相聚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2月13日,噩耗传来,赵超构同志竟在上海病逝。佛山聆教,竟是最后一次受益于他,而广州羊城晚报门前的握手,竟成永别!遥望南天,凄情寂寂,实在不敢相信,我竟是这样突然地失去了一位良师,新闻界失去了一位众望所归的益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