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联想”想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8
第1版(要闻)
专栏:

“联想”想什么?
本报记者 陈华 杨良化
11个人,20万元投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一家两间平房的小公司,这是1984年创办之初的“联想”。
1300人,自有资产8000万元,海内外经营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技、工、贸一体的大企业集团,这是今天的“联想”。
联想集团公司的历程被人们称作“点石成金”的奇迹。
人们探索它成功的奥秘:优异的产品质量、灵活的销售策略、良好的海外合作、适时的机会把握……应该说,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这些。“联想”人过去、现在天天想的、做的也是这些。
但不仅仅是这些。在“联想”成功实践的背后,是一个靠改革换来的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机制。
正是这个新机制,使“联想”充满活力,使“联想”梦想成真。
(一)
“联想”起步于危难之际。
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这种“官办”的公司能有活力吗?一开始,人们就有疑问。
在长期存在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对国家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能否生存壮大,往往看你能否得到国家更多的投资。从这一点看,“联想”生不逢时。初创时,正值国家科研经费逐年下降,科研院所到处“找米下锅”。计算技术研究所办公司,初衷就是“开辟一条生路”。当时,所里只给了公司20万元开办费,外加人事、财务和经营决策三个自主权。
现在看来,这正是值得“联想”庆幸的。没有温暖的“襁褓”,使它从初生起就不得不在市场上去摔打,求生存、求发展。三个自主权,使它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制定高效灵活的决策,可以根据实现的利润进行按劳分配,可以根据需要进出人员。
不要小看了这“三权”。正因为有了决策自主权,公司副总裁李勤可以在20分钟内就拍板成交了一笔500万元的生意;正因为有了用人自主权,当谁不能完成任务指标时,就会先被交到人事部“挂”起来,看别的部门是否需要,如都不要,公司将给他3个月时间,发基本工资,自找工作,干部不胜任则马上撤换;正因为有了财务自主权,不论公司,还是个人,多劳就能多得。这些,使“联想”得以在一种有别于其它全民企业的新机制中生存发展。
“联想”想走自己的路。“联想”刚做286微机时,为了打开市场,工艺上精益求精,关键部位元器件都选最好的,销价在国际市场却比别人低。这样,不算管理费用,仅元器件成本的价格,几个月下来,“联想”就赔了十几万美元。但赔的过程中,用户认识了联想的牌子,为以后386、486产品在国外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联想”总裁柳传志曾在不少场合介绍过被称作“茅台酒的质量,二锅头的价格”的销售策略。可不少大企业领导说,这在他们是不可能的。一是他们不敢冒这个风险,二是没有权力去冒这个风险。”柳传志每每回顾“联想”的发展历程,总是庆幸有科学院和计算所这样的“开明婆婆”。他感慨万千地说:“小时扶持,大了放手。没有这样的婆婆,就没有自主的三权。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运行机制,才有今天的联想集团。”
(二)
正如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联想”的领导人深知,仅有三权是不够的,办好企业,关键还在对人这个“软件”的开发。柳传志这样说过:“办公司实际是在办人。”
对此,“联想”有自己的思考。副总裁李勤说:“我们这几十年来,在讲公有制时,按劳分配没落实,结果是‘大锅饭’,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调动职工,一是干部带头,二是思想工作,这两条至今需要,我们又加上了激励机制这一条。”
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对此“联想”没什么新招,就是把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落到实处。
关键是如何操作。他们首先建立了公司各种人员功绩的评价系统。在“联想”,不论你是搞销售,还是搞研究,对你的功绩评价其核心原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一看市场观念如何,二看为公司创造了多大效益。有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由于他的学术方向偏离了市场,结果待遇上不去,还被建议离开了公司。
标准有了,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进行考评以后,剩下的就是能否兑现的问题。今年初,公司把72套住房出售给职工,在18套三室一厅的购买者中,除一人外,其余皆为30岁以下年轻人。如按资历、年限,他们得头发白了才分得上。但在“联想”,由于实行按劳分配,承认劳动创造的价值,着眼于让住房分配也增加激励的成分。对人人有份的企业福利基金,他们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而是根据员工劳动创造价值的大小,决定其住房基金的多少。这使得每个人的劳动与所得一目了然。因此,当你在别的企业不时听到“为什么我俩差不多,他为什么分得比我多”的埋怨,而在“联想”听到的却是“你也有机会,只要你有才能。”
(三)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广告词早已家喻户晓。
它的背后,是“联想”人的理想:“创办计算机产业,跻身国际市场。”
八年创业,几多探索,“联想”人实践中得出的“点石成金术”就是:只在口头上讲理想不行,得靠发展,使人认识到理想的价值,从而激起为之奋斗的动力。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靠改革建立起一个能激发人活力的新机制。
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联想”下一步很明确:10年内赶上台湾的“宏基”。
法宝还是两个字:改革。
想想“联想”过去的八年,再想想他们最爱讲的那句话:“我们的能力,就是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谁还会说:“联想”不能梦想成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