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喜听农民夸麦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喜听农民夸麦收
王伟
豫东平原翻滚着金黄色麦浪。6月2日傍晚,黄泛区腹地的扶沟县大新乡陈堂村高产、抗病、早熟的“济麦5418”、“周麦8846”小麦开镰了。农民刘红印从黄澄澄的麦浪里拽过几穗麦,搓了搓,吹去糠皮,送几粒进嘴嚼嚼,连声说:“这种子真肥实!”
站在一旁的“科技示范户”王保义瞟了他一眼:“你这死脑筋,早先还不认,生怕政府哄你似的。”刘红印咧开大嘴笑着说:“为推广良种,干部们可真没少操心。”
扶沟县是我国小麦重点产区,麦棉套种是河南省集约农业先进典型,同时又是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黄淮海平原“双高”开发试验区。当地农民习惯用一些早已退化、品质差、易减产的麦种,担心改新种子减产。为了推广良种,乡里专门建起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每5户农民中选一个科技带头户,还在全乡建5个种子示范村,分别普及“矮早781”、“内乡182”、“济麦5418”、“周麦8846”等矮秆、抗倒伏、高产早熟良种。
“良种还得有良方。说起这,还真多亏了文彬兄弟。”王保义的妻子边朝架子车上装麦捆边说。群众拉呱起种子公司支书郑文彬传播麦棉套种经验的事来,就像数眼前的麦穗,拉不完。自种“济麦5418”、“周麦8846”后,郑文彬不光办技术培训班,整日在示范村里高音喇叭上介绍,还对科技示范户手把手教。春节过后倒春寒,部分小麦遭其害,大伙急傻了眼。郑文彬一个村一个村跑,嘱咐大家加强管理。
“种子好,咱乡的服务更好哇!”60多岁的老妈妈张兰香说。收麦的人三三两两都拢到王保义这块地里。话题由夸良种变成夸服务了。
“3月里,麦子要浇返青水,排灌机械送上门。”
“5月天,麦地里出蚜虫,大伙急得吃不下饭,技术人员和干部都来了,他们一块地一块地看,乡里连夜赶到郑州、周口买杀虫药,把虫给治下去了。”
乡亲们唠叨着服务的事,就像面对眼前黄澄澄的麦穗,心里充满挚爱和深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