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探索新机制——记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8
第2版(经济)
专栏:

探索新机制
——记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
新华社记者 孙杰 本报记者 刘燮阳
今年1月18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转换市场机制、开展期货交易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业4个月来,交易额已突破5亿元,交易方式由现货发展到期货和远期合约,其中远期合约合同占80%,达到国际公认的高层次交易水平。一些交易品种的价格与伦敦金属交易所十分接近,形成了与国际市场价格连通的态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产物。期货交易在国际上虽已有150多年历史,而且有突出的作用,但对于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禁锢了数十年之久的中国人来说,却有一个认识过程。期货交易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远期交割的贸易,具有降低价格风险、提高营销效率、反映供需信息等重要作用。它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高层次的国际贸易方式。深圳有色金属联合公司总经理司徒怀深有感触地说,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懂得利用期货交易手段来减少或避免国际市场价格与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失掉不少良机,甚至造成损失。近些年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实践中认识到,商品期货交易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以利用它。期货交易市场的发展不一定要有很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但必须有相应的商品经济机制。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曾经处于高度集中计划轨道上的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指令性计划产品由70%下降到30%,而且有色金属国内外两个市场日益融通。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众多的有色金属生产厂家都饱尝了产品由旺销到滞销的痛苦经历和供求关系急剧变化所带来的不稳定感。因此,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和用户迫切要求一个公开、公平、合理、合法竞争的交易场所,通过它来转换与完善市场经营机制,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协调作用,以现货、远期合约和期货交易的方式,实现避险保值。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成立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1986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下属的52个企业以参股投资形式,在深圳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深圳联销中心,并提出把它办成沟通国内外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此后几年,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为建立新的市场机制,已参照国际惯例,严格按章运作。这个交易所交易品种有铜、铝、铅、锌、锡、镍、锑、镁八种,比权威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品种还多锑、镁两种。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目前已有国内会员单位66家。会员单位均在深圳工商部门办理了经营许可证,派出出市代表(经纪人)在场内按“集中交易,公平竞投,平等协商”原则开展交易活动。同时,交易所实行国际期货交易通用的保证金和定金制度,实行统一结算制,交易商品重量标准化,品种、质量逐步规范化,指定交货仓库分别设在沈阳、天津、上海、武汉、西安、成都、广州七个地点,为客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的一些人士介绍说,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开业以来运转顺利,许多人反映这里信息灵,价格比较权威,基本反映了我国有色金属市场供销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