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新机制苏沪“产学研”结合方兴未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新机制
苏沪“产学研”结合方兴未艾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江苏、上海两地的许多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依靠科技振兴经济,几年来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收到显著效果。
江苏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设备陈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技术改造任务很重。而该省拥有71所高校,科技力量十分雄厚。针对这些特点,从1989年开始,省计经委、省教委组织开展了以校企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去年9月,两委组织64家企业的厂长、高工对口参观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院校的130多个实验室,共对500余项技术成果进行了详细了解,短短4天,就达成近200项合作意向项目。一些院校领导也带领教师到苏锡常等地调查了200多家企业,双方签订协作合同130多项,金额达760多万元。南京化工学院与无锡新苑集团公司合作,将该院用10多年时间研制成功的“热管技术”产业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他们已同全国70多家工厂签订了供货合同,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常熟江南灯具厂委托东南大学开发的“无芯柱式高效节能灯”达国内领先水平,现已形成年产100万只的规模,被列为“八五”国家重点发展产品。据扬州市经委统计,该市与高校签订的第一批20个合作项目,在3年内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多元,新增利税5360万元。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上海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入调整时期。几年来,为了加强产业、高校和研究所结合,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并成立了市重点办,选择上海桑塔纳轿车、彩色显像管、光纤通信等14项有代表性的重点工业项目,组织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各部委驻沪研究所、地方工业局研究所和高校等5路科技大军,实行项目公开招标。3年来,共组织了4次招标,吸引国内和全市6000多名科技人员,签订772项合同,已完成373项。到今年年底,这批项目可新增产值150亿元,利税60亿元,创汇10亿美元。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
上海还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进行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攻关、开发新产品等。上海机床附件三厂与上海科大精密机械工程系联合攻关,形成板材FMS产业,为全国提供FMS打下了基础。上海无线电七厂在合作中格外重视科技人员的劳动,他们规定,凡来厂进行合作取得成功的,成果的所有权首先归厂外的科技人员。上海航海仪器厂通过与704所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发挥各自优势,很快开发了8大项246种产品,具备了提供成套液压系统的能力,该厂去年利税大幅度增加,一下跃居全国领先地位,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