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宋健团长在环发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中国做好环保为全人类作贡献在环发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树立国际合作典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9
第6版(国际)
专栏:

宋健团长在环发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
中国做好环保为全人类作贡献
在环发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树立国际合作典范
本报里约热内卢6月8日电 记者鲍世绍、李志明报道:今日上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他说,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当前挑战,协调今后行动是这次大会的崇高使命。他阐述了中国有关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原则立场。他认为把中国的环保工作作好,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他的发言详细摘要如下:
从工业革命至今,时光已经流逝两个世纪。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到今天,过了整整20年。回顾这两段历史,我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至少能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是一个逐步地从较低阶段走向较高阶段的过程。没有哪一个阶段是永恒的。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人类完全有能力处理好当前面临的和以后可能出现的环境与发展的挑战。
二、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部分人们的近期需要,有时却牺牲了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未能保护好环境。
三、保护环境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协调进行。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以来的20年中,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是同一个重大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必须溯其根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寻找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从1972年的“人类环境大会”到今天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进步。
四、没有和平与稳定,就谈不上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一个没有和平与稳定的世界,不仅会使大量宝贵的资源消耗在战争和冲突中,而且将给生态环境带来直接的破坏。和平与稳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总结历史的经验,迎接当前的挑战,协调今后的行动,是我们这次大会的崇高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会的筹备委员会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呼声,并且已经写入《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我们认为,“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坚实、牢固的基础上,这一基础应充分反映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共识,尤其要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应是既推动国际社会在维护、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方面的合作,又推动国际社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我们的目的应是使全世界人民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对尚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没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就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不会有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能力。因此,“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涵盖环境与发展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妥善处理贸易、债务、资金等问题,努力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以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之上。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选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道路。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同时不给别国造成损害。任何试图将某一种政治、经济模式强加给其它国家的做法,或在合作中附加种种不合理条件的做法,都将从根本上削弱这一“伙伴关系”的基础。
第三,“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是公正的。一方面,要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考虑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有区分的责任,并依此确定相应的义务。另一方面,在研定有关措施和行动时,必须考虑到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不能不顾历史和现实而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第四,“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应妥善处理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没有资金和技术转让的保障,国际合作只能是“海市蜃楼”。应该从人类共同、长久利益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既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贡献,同时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投资。
第五,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就无法建立,保护全球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并对目前主要危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深知自己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本着对人类、对后世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克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尚不很高的种种困难,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已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和措施。经过艰苦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避免了环境相应恶化,且局部尚有改善。中国人民的基本信念是: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好,不仅是对自己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
在环发大会筹备进程中,中国政府于一年前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系统论述与会发展中国家在环发领域内主张的《北京宣言》。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此次大会的成功,也是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历时两年多的大会筹备活动在唤起人民环境意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人类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觉醒和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孕育了生命和人类,同时她是十分脆弱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她。这次大会为发起新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历史的机会。我们应以人类千秋万代的共同利益为重,真正负起责任,拿出实际行动,把握住这次会议提供的机会。在环发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为新时期的国际合作树立典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