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世界经济正经历一场大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9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世界经济正经历一场大变革
萧琛
近一二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新技术正在使生产力日益信息化。智力投资、科技开发和组织运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有些国家蓝领劳工支出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已经被降低到10%以下。“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零存货管理”已经将管理成本骤减40%,而这一点不过是这场变革的开始。美国达拉斯市哈格服装公司如今每隔3天就能够向它的2500家零售商按其要求的款式和规格供货一次,而以往的间隔却是7个星期。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间的信息反馈很快,因此本世纪的重大革新之一——福特式流水线生产的经济学内涵正在改变。福特式生产的实质是工序分解与批量生产,而信息化生产的精髓则在于不断地、及时地、灵活地选取“最佳组合”。由于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生活质量,消费市场偏好的个性正日益鲜明,因而批量生产也正在逐步地个量化。对于许多厂商来说,甚至“制造”这一概念也已经不再确切。制造的字面意义系手工制作。它已经远远不能表达脑力投入至关紧要的生产过程。
信息型生产正在改造公司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否定“规模经济”原先的含义。工人与经理人员的职责在许多方面已不再泾渭分明,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某种形式的白领工人,主要工作都是打键盘、看屏幕。公司的中间管理阶层正迅速减少。线性管理制、线形参谋制或矩阵管理制正在不同程度上为“医院式”的和“交响乐队式”的管理指挥体制所取代。就企业规模变化而言,历史上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正在并已经表明,公司的“大”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追求目标。因为大公司维持内部信息系统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而市场反应有欠灵活的短处则更为明显。
微观经济机制的信息化正在冲击与改造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因为“需求管理”或曰总需求刺激的对象已发生上述变化。而且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能力已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空前提高,因而使得许多调控手段难以奏效并产生愈来愈多的经济扭曲。此外,西方30年代大危机以来逐步成形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的前提之一是国内外市场相对独立。而今天的利率、汇率、股价、税率等等却无不带有全球性质;厂商寻求的也已经不再是一国范围内的最低成本,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最佳低价”。80年代中期以来,供应经济学已经由政治上的旗帜转为经济实践,“告别凯恩斯时代”或“进入后凯恩斯时代”的呼声此起彼伏。预算原则由赤字财政转向平衡财政、席卷60余国的世界税制改革、证券业银行业的电子化、贸易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险体制的危机、世界性的裁军与军转民潮流等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机制改弦易辙的重要信号。
信息型生产与旧有世界经济秩序势必难以相容。经济的发展和新的产出方式已经使得各国市场日趋一体化;跨国公司、跨国银行、跨国证券交易已经使世界经济的密不可分性空前增强;服务业在各国产业结构中比重的急剧增大已经使得技术贸易、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移民及教育投资效益外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泡沫经济”泛滥、1987年股市崩溃、国际金融的易变性激增,正在使实际经济与虚拟经济空前脱节。正是由于这些发展与变化,以一国为中心的强制性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已经捉襟见肘,势在必变。如果说早先的两次“尼克松冲击”(访华与新经济政策)和首次西方7国首脑会议的开幕是走向“共同协调”的先兆,而近年来的冷战结束、两德统一、前苏联解体和联合国财政危机则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开始重建的界标。
总之,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实质在于生产力的社会化过程正在国际领域进入新阶段。世界经济正在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的国别经济时代转向倚重信息资源和服务业的国际经济时代。
(转载自《世界经济》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