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补锅小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09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补锅小曲
廖静仁
一个炉子,一具风箱,两只篾筐……补锅匠的劳动工具是极为简陋的。
我就干着这一行当。
对于任何一门手艺,“师傅”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灵。徒弟敬重师傅,师傅也爱护徒弟,出门在外,师徒就像父子哦!
我的师傅是一老者。他那黝黑的额头,已被岁月的流水冲出沟沟壑壑无数,脊背曲着,身子显得佝偻,一双常年拉风箱的手,皴裂着,唯有那两只踏平过无数险途的脚踝,却仍然稳实。他总是走在前头,还一路哼着那首一代复一代流传下来的《补锅谣》:
补锅匠自有补锅匠乐呃/江河里洗澡庙堂里宿呃/口渴舀水当白酒呃/慢慢饮呃/悠悠喝呃/天底下的神仙/不如我呃不如我……
日复一日地在风里雨里雪里前行,渐渐,我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我的衬衫湿了,裤头湿了,喘息声很粗重。
才告别东村,我们又踏入了西村的村口。师傅瞄准了一块平整空地,“在这里安炉罢!”我于是把肩上的重荷卸下来,长长地喘了口气。近旁有一眼井,水是清悠悠的,且水雾袅袅,我们随手舀了一瓢,“咕噜咕噜”,便是好一阵痛饮,倏忽,精神就抖擞起来,清了嗓门,我便山响地喊了起来:
补——锅——哦——!
春天终于在执著的呼唤声中姗姗地来了。
天很高,阳光很明媚,村妇们正在阳光下补衣衫呢。我的呼唤,便把她们的目光牵住了,飞针走线的手,戛然而止。有句现成的古训:笑烂不笑补,来了补锅匠,正是为人们排忧解难的。
没有迟疑,我早已把炉膛“扑嗤扑嗤”地拉得红红火火的了,火焰一吞一吐,白色的生铁水,不时从沙罐中飞溅出鲜艳火花,我曾经弥漫着阴云的眼里,便也撒上了花籽——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美丽啊!
天空是蔚蓝的,白云远远地在移动;周围山林子里,有画眉,有斑鸠在歌唱,于这样的氛围中,村妇们全用一种赞许的目光在瞧我呢;我的胸壁腹腔中,倏忽有潮声在翻滚:
蔚蓝的天空白云飞翔/花香鸟语风箱歌唱/村妇们脸上笑容流淌/为补着生活的漏洞/为补着灵魂的残缺/我,我愿永远做一个补锅匠。
大概这就是诗罢,可师傅却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在打量我,仿佛是在审视着一个陌生人:“你唱的是甚么?是《补锅谣》么?”
哦,师傅,我是你的徒弟,但我也该有属于自己的新的《补锅谣》!
日子在风里雨里堆积。莺飞草长,一晃数年过去。终于有一天,师傅对我说:“我老了,得回老家去了,往后的路,你愿怎么走,就怎么走罢,只是这一副补锅担子……”我懂得师傅话里的意思,我对师傅说:只要生活中还需要补锅匠,我就决不会改行,我将在不断的修修补补中,延续这一职业,完善自己的人格。
况且,我还有许多自己的设想呢!我要购一辆机动三轮车,把彻底更新后的补锅设备放在车箱里,如今村村寨寨全通了公路,是满可以让这门原始的手艺也现代化起来的。
还有浪漫的姑娘,你想来你就来罢,如果你愿意与新时代年轻的补锅匠为伍,就让我们一道沐着阳光,也沐着风雨,披着鲜花还戴着荆冠……一同补锅,一路抒写锦绣诗文。乐兮,我们新一代的补锅匠!
(作者单位:湖南安化县《安化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