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抓住机遇 领先一步——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抓住机遇 领先一步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萧关根
争先改革的标兵
凡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是善于抓住机遇,主动改革的。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就是这样的企业。
1987年7月,二纺机在全市国营大中型企业中率先实行全员综合承包。特点有3个:主动提出以企业历史上最高水平作为承包基数;不是厂长承包也不是领导班子承包,而是全员承包,依靠全厂职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只承包上交利税,还承包国家计划、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1987年12月5日全面超额实现了第一年的承包指标,产值增长近24%,利润增长近20%,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9%,职工收入增长15%,开发8种新产品。1987年成为企业发展的转折点。
1988年初,厂长黄关从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主经营外贸的要求,得到中央领导和上海市领导的支持。3月,二纺机又成了首批开展自主经营外贸的试点单位。在确保完成国家出口任务的前提下,企业每年自营创汇434万美元,收汇411万美元。这样,这个厂的年出口总值相当于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公司全年创汇额的72%和收汇额的2/3。这么重的任务也超额完成了。
承包和自营外贸将二纺机推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竞争使二纺机领导感到旧体制非改革不可。他们提出了10项扩权要求。1988年9月,上海市体改办宣布二纺机为上海市首批首家放开经营试点单位,实行“利税分流、税后还贷”,即所得税率由55%改为35%,企业技术改造贷款由税前归还改为税后归还。二纺机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两年中改革跨了3大步,步步领先。1987年到1990年,利润以近20%递增,上交利税以23%递增,出口额以190%递增;1990年成为全国纺机行业中第一家一级企业。
进入“八五”期间,二纺机继续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进行改革。1991年元旦刚过,厂领导又率先提出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设想,并一一起草了劳动、人事、分配、保险、培训一揽子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今年4月底,二纺机成为股份制企业。
改革几年来,上海二纺机得到40多项国家级、部市级和局级荣誉。其中两项是“上海市纺织系统坚持改革标兵企业”、“上海纺织局‘致力改革、奋勇争先’标兵企业”。
变“挨鞭快牛”为“扬鞭快马”
上海二纺机的每一步改革都贯穿着一个指导思想,使企业与政府分开,摆脱“鞭打快牛”的束缚,争得自主权,把鞭子拿在自己手里,将企业从“受鞭打的快牛”变成“自我扬鞭的快马”。
“快牛”变“快马”就要主动争取,自我加压。实行承包时,他们以历史最高水平作承包基数。自营外贸试点时,上级部门考虑到,时间已过3个月,第一年的自营外贸指标可以酌情调减,请厂里写个申请报告。然而,厂领导没写报告,也没提口头申请,超额完成了任务。放开经营试点时,他们又主动提出,上交所得税额实行“下有底限、上不封顶”,即按新税率结算上交的所得税额不低于原核定的承包基数,如有不足,以自有资金全额补足;如超过承包基数,按新税率结算上交;实行税后还贷,老贷款1900万元仍然由企业税后金额归还;同时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50%,按销售总额2%提取新产品开发基金。
放开经营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鞭子”交到了企业手中,促使企业扬鞭奋进。1989年起,二纺机推行“缺口目标管理”,即每年年初制订全年计划目标时,在目标与实况之间留10%以上的“缺口”,以此为压力,引导职工变压力为动力,群策群力,挖潜增效,使年初的“缺口”逐步缩小,到第三季度全部填平“缺口”,第四季度超额完成。几年的实践证明,他们年年留“缺口”,年年能填平,年年有发展。1990年与承包前的1986年相比,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一倍,就是将“蛋糕”做大了一倍,而切给国家的那一块,即上交利税则扩大了1.3倍。与此同时,做到了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上交利税的增长,职工实际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着眼于机制的转换
改革的过程是企业转换机制的过程。二纺机明确提出,通过改革要形成四种机制: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具有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能力的发展机制,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关系的约束机制。
两年三大步的改革为经营和发展机制的转换创造了条件,但新机制的形成必须通过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二纺机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和优化劳动组合,把不称职的干部和不胜任岗位工作、人浮于事的“冗员”裁减下来,另行安排合适的工作;1991年10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破除了“大锅饭”和“铁饭碗”。在分配制度方面,推行新的工时定额和技能岗位工资,使全厂劳动实物量年均提高8%,职工按技能高低、岗位差异和工作实绩取得报酬,拉开分配差距,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二纺机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渗透到经营机制和发展机制中去,保证了经营、发展机制的形成和健全。四种机制互相衔接、互相转换,使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良性循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