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生机勃勃的事业——大兴县职业技术教育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生机勃勃的事业
——大兴县职业技术教育见闻
新华社记者 李烽 本报记者 李宏伟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被誉为“绿色明珠”的京郊大兴县采访。这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蓬勃兴起的职业技术教育。
近年来,大兴县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导农民走科教兴农之路,使全县初步形成了“普教”、“成教”双线并举,“星火”、“燎原”、“丰收”三计划并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县、乡、村三级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共培养中级技术人才3700多名、初级技术人才5000多名,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达15万多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8%。他们的成绩受到国家教委、农业部和北京市的肯定和表彰。
在礼贤镇紫各庄村,记者见到40来岁的紫成伍刚从地里回来,黝黑的脸膛还淌着汗水,黑布鞋上沾满了泥土。他种的西红柿最大单果达0.9公斤,亩产8000公斤,获北京市西红柿高产竞赛第一名。说起村里的实用技术培训,他啧啧称赞:“我这点本事亏得有村校。以前种西红柿只讲多使粪勤浇水,后来自己边看书边听村校请来的科技人员讲课,用科学方法下籽、育苗,种的西红柿总比别人早半个多月上市,抢了个鲜。可好景不长,后来村校喇叭一响说要讲课,乡里乡亲呼啦啦全去了。这两年大伙的西红柿都从亩产三四千公斤增加到六七千公斤,下籽也提前了一个节气。”
在大兴,类似紫成伍这样的“蔬菜大王”、“西瓜状元”数不胜数。
早在1989年,大兴县27个乡镇分别建起了乡校,肩负起每年1000多名未升学初中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重任。如今,又有12所村级职业学校承担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加上县里的农民科技学校,一个健全的职教网络已经形成。这些学校所产生的技术辐射作用使农民大为受益,一些农民深有感触地说:“粮食亩产三四百斤靠地力,五六百斤靠体力,七八百斤靠肥力,千斤以上靠智力。”
大兴县的“绿色证书”制度是1988年从林业局实行持证承包果树开始的。“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使全县果品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1988年以前,全县果品在2500万至2700万公斤之间徘徊,好果率为65%,到1991年则分别达到3760万公斤和90%以上。现在,“绿色证书”制度也由一村向全县,从林果业向蔬菜、西瓜等多业推广。
继“绿色证书”之后,大兴县新近又推出了“红色证书”和“蓝色证书”。县成人教育局与经委、工业局、乡镇企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企业厂长、经理班”和“车间主任(班组长)培训班”称为“红色证书”培训,目前已有5期250人获得“红色证书”,有100多人正在接受培训,占应训面的42.6%。对商业、服务业进行的培训称为“蓝色证书”培训,目前这一培训刚刚起步,有6个班200多人正在培训之中。“三色证书”培训的全面开展,为大兴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岗位培训迈出了新步伐。现在,大兴县经济部门出题目,教育部门作文章,政府部门搞协调,科技、财政、劳动人事部门提供保障的“大合唱”格局已经形成。
大兴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面向经济建设,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县第一职业高中上挂大专院校,横联林业、畜牧等部门,向基层进行人才、成果、技术辐射,办学8年来,已发展成为拥有果树、蔬菜、畜牧、农田水电4个专业,在校生400多名的高级职业中学。为农村输送毕业生426名。县第二职业高中则强调灵活办学,短短四五年时间,这所由普通中学转向而来的学校已发展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职业高中,开设了机电、化工、财会、家电、烹饪、外贸、建筑、医士等8个专业21个班,在校生达900人。
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职业技术教育给大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据副县长张维梅介绍,大兴已成为北京稳固的蔬菜基地,西瓜更是坐头把交椅,年产西瓜1.5亿公斤,占北京市总上市量的2/3。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3.5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成为全国百个财政收入亿元县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