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傣家儿女闯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0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傣家儿女闯世界
黄尧
盛夏的深圳,街道上突然出现了一群趿拉着缅式拖鞋的傣族少女,她们身着地道的横纹织锦统裙和月白短褂,鬓角簪着鲜花,盘着小塔式的发髻;她们用傣女特有的细密步子悠然地丈量着广阔的中心大道和国贸大厦的金色阶梯,她们以双手合十的躬身礼答谢所有的关照,那流光溢彩中摆动的柔曲之美一下弹动了高楼丛集的严整,令深圳人大为惊讶。
人们好奇地打听她们的来由,姑娘说:“我们是傣家寨的。”三千里外的云南傣家寨?她的几个伙伴赶来帮忙,七嘴八舌才勉强凑齐了一个确有的寨名:“深圳锦绣中华民族村傣家寨”,深圳果真有傣家寨!
金秋十月,这名称已如傣家丰收的新谷,在“锦绣中华”满场溢香。迎宾式上,傣族少年岩荣的孔雀独舞,以翩翩美仪令中外宾客倾倒;傣家少女的“嘎光”,以优雅的律动,牵引了无数游弋的目光。宾客们来到寨前,20位少女从竹楼里迎出来,以傣族礼仪,为贵宾泼洒吉祥的圣水,而膳房里早就制备了竹筒饭,菠萝饭、糯米酒和木瓜鸡、酸笋鱼……全都十足傣味,恭候客人品尝。此时,傣家儿女们的阿妈——一位中年傣族妇女正盛装伺立,以“寨主”身分恭迎贵客。这是一个真正的傣寨哩!
“寨主”叫方珍英,一位坚韧而富于创造精神的傣家女子,她在德宏州宾馆副经理的任上领受了这个任务,要去闯深圳的天地,在那个号称改革窗口的地方为傣家扯一片云,拨一丝风,布一阵雨。临行那天,面对着几十个叽叽哇哇,一声“方妈”,一声“方姨”叫得人心乱的儿女,州领导说:“珍英啊,这回你又要当爹,又要当妈了。”他们最小的才15岁,还有景颇、阿昌族的孩子。她私下说:“我要给累死的。”她真累!她率着这些乡间小道上走来的儿女,整日整夜地操排舞乐和演练礼仪,她要管娃娃们的吃用,还要亲自设计礼服;她要管经营还要力争效益,她苦得口嚼黄连不知味。可当着乡亲们,她还要争这个面子。
有个记者观摩了“傣家寨”预演的歌舞,当数十个傣族少女往大堂里一站,便满壁生辉时,他风趣地对珍英道:“你不担心这些金孔雀一到那世界里就飞走吗?”她说:“傣家有句老话:不飞的是鸡。不过,我现在担心的还是傣家儿女离不了乡土,我们祖辈没这个习惯啊!”
最难忘的是启程的日子。“寨”里最小的男孩岩荣和比他小两岁的叶贤是哥妹俩,父母都是地道的傣族农民,爸妈无论如何要留住一个,可哥要走,妹也不留,哥妹俩抱着小包袱跺着脚哭。珍英一急,飞奔一百里赶到遮放,对嘤嘤垂泪的夫妻俩说:“交给我得了!这对儿女算我养的。”年纪才15岁的叶拉穆是“小孔雀”舞的领衔演员,临到上飞机,母亲的心脏病急发了,舅爷在舷梯上拽着甥女的小提箱不让走。珍英留下了她,也留下一句话:“告诉你的阿妈,我们走的是一大伙人,一个寨子,一个民族——大脚丫丫不陷泥!”叶拉穆一个星期后赶上了队伍。
当傣家少女在深圳辉煌的舞台上一展歌喉时,三千里大山在瞬时摇成一串金铃,当她们轻舒孔雀羽衣,旋舞如飞时,南北彩云霎刻织成一片锦绣。“中华”是大村,傣家是小寨,这原本是缘情天然的世界。
(作者单位:作协云南分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