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乌兰牧骑电影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0
第8版(副刊)
专栏:基层文化巡礼

“乌兰牧骑电影组”
陈辉
猴年伊始,总政礼堂灯火辉煌,全军影视工作表彰大会进入高潮,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电影组长齐顺利受到特殊的礼遇。当他从军委秘书长杨白冰手中接过“全军影视工作先进单位”的锦旗时,闪光灯连续闪烁,掌声如雷,如潮。
齐顺利,这位放电影的小伙子,开始在脑海中放起自己电影组的“影片”:
团队“吉普赛”式的生活,首先浮现在他的眼前——戈壁草原,荒山野岭,茫茫林海,团队担负着内蒙古边疆水文地质普查和华北营区供水任务,常年分散在野外施工,几乎每月都要搬家,施工点多时达四十多个。战士编出打油诗:白天兵看兵,晚上人看星,日报变“月报”,家信成“集邮”。
齐顺利眼前的“镜头”出现在乌兰查布草原——寒风席卷着茫茫原野,飞沙走石,铺天盖地。太阳就在头顶,汽车开灯行驶,两米内仍看不清人。齐顺利和放映员小刘顶风冒沙,啃着干粮,三天行车三百五十多公里,为八个连队放映了十六场。接着,他俩又驱车二百公里为另一个连队放映。小刘得知一名炊事员在岗位上不能下来,便赶到食堂把围裙围到自己身上。
“镜头”延伸到大年初一——劳累一年的官兵正等着看电影欢度春节。可大雪突然降临,影片还在大青山脚下的兄弟部队,一尺多厚的雪难住了汽车轮子,但没有难住放映员刘振龙。“不能让战友们过一个冷冷清清的年,我去取!”他把大衣一裹,消失在风雪中,十多里山路走了三个多小时。
“镜头”又延伸到放电影以外的视野——大青山脚下,他们先后办起了的“流动图书箱”、“草原流动服务部”。全组成为一专多能。几年来,为官兵们购货价值八千多元,传递几千件邮件,修鞋六百多双,修理电器一百多件、自行车二百多辆,照相一千五百多人次。
“镜头”最后聚射在电影组的累累功绩上——十年来,电影组先后为基层官兵和地方群众放电影和录像二千多场次,办广播节目一百六十多期,制幻灯八百多条。电影组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一九八三年被总政评为“全军电影放映先进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