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某给水团为振兴西北做贡献二十年来提供水源资料六万多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某给水团为振兴西北做贡献
二十年来提供水源资料六万多份
本报讯 在兰州军区某给水团开进西北二十年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送了一块凝聚着各民族人民深情的烫金奖牌,称誉官兵们是“西北民族经济建设的先锋军”。
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因水文地质资料不全和严重缺水,长期得不到开发。一九七二年,某给水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开进大西北,承担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水源勘查任务。官兵们用脚板代替直升机,冒着被渴死、困死、饿死的危险,在三十九万平方公里的大漠徒步行程三十二万公里,钻井五百多眼,总进尺十七万余米,先后向国家提交了二十多幅区域水文地质图和报告,为西北各省区提供水源资料达六点九万份。
从一九八○年开始,给水团的官兵们进行科技攻关,依靠科学纠正西北“贫水”的定论。他们在贺兰山区发现了新生代冰川活动遗迹,以雄辩的事实和论据打破了关于贺兰山地区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定论,确立了有冰川就有水源的立论。
他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均为西北丰富的水资源蕴藏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地图上标出了十五个大型自流水盆地和六条古河道富水带,累计为西北提供了年开采量达四十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资源。
这个团还直接投入人力物力打井,帮助各民族人民脱贫致富。银南引黄灌区开发建设是振兴宁夏经济的重点工程,给水团经过八个月艰苦奋战,为各族人民争取了世界银行的数千万美元贷款。二十年来,这个团先后承担了陕北地区水源调查等二十多个大型项目,为西北四十多个县市四百余万人民解决了缺水困难。
 (屈胜文 肖思科 刘德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