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中国建设者在布拉瓦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1
第7版(国际)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中国建设者在布拉瓦约
本报记者 温 宪 申明河
布拉瓦约是津巴布韦的工业重镇。今年3月,这个城市郊外的查哈巴拉拉地区还是荒草一片,如今奇迹般地耸立起了一座108米长、15米宽的钢结构大车间。约40名中国工人正在车间内紧张地将一块块钢板卷管、组对、焊接成一根根钢管。布拉瓦约原有的供水管道因满足不了供水需求,迫切需要加设一条从恩塞玛大坝到奎特里恩水厂的供水管道。来自中国冶金建设公司17冶7公司的建设者们承担了这一工程。
项目经理徐致民说,该供水工程全长48公里,管径为857毫米,整个工期为25个月,工期紧、费用高。这是中国公司在布拉瓦约承包的第一个工程,来这里的经理、工程师和大多数工人都是第一次在国外搞承包工程。许多在国内想不到的问题,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和眼光,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效益,保证工程质量。
在叮当作响的管道加工车间内,检验员认真检查管道加工质量。主管加工车间的项目副经理桑太平工程师说:“要想提高承包工程效益,建立良好的信誉,就必须保证质量第一。为此,我们从生产第一根管子和焊第一条缝开始就严格质量要求。”
短短几个月中,这支队伍感到最需要的是熟悉国际施工合同法规、当地法律和克服语言障碍。他们懂得,有经验的承包者不仅要关注招标标价,更重要的是学会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并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项目工程师张照全宿舍的案头摆着《国际招标与招标实务》一书,他说,他正在研读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中的70余项标准。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工作效率,工程领导发给每人一张在特定工种上所必需的英语词汇表。
在中冶公司驻津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不断摸索,他们从今年3月7日动工建厂房开始到4月8日生产出第一根钢管,仅用了31天的时间。他们决心在年内完成钢管制作21公里和安装18公里的任务。津巴布韦业主方面的现场工程师帕万迪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惊异地说:“这一工程进度快,质量高。我将建议市政厅有关官员和议员到现场来看一看中国人的工作。”这一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在布拉瓦约的中国建设者正在努力争取出色地完成所承包的项目,并从实践中学习走向世界的本领。
(本报哈拉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