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2
第5版(理论)
专栏: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徐世群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所作出的十分精辟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恩格斯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就是,“人们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决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意毫不怜惜地牺牲一切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8页)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非是指,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实,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世界。
明确地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概念,并用之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新版第3卷第801页)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中,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理解,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运用普遍原理来分析中国实际的历史经验。(一)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中央把它概括为12条。构成这一理论大厦基石的,就是实事求是的观点。正是立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关于“中国特色”、“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生产力标准”等一系列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
“中国特色”,就是说,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外国模式,照抄书本的结论,而必须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必然存在许多特有的情况,既不能把现阶段必然出现的、应该允许存在的东西加以排斥,也不能超越阶段把将来才有可能办到的事情放到现在来办。只能从实际出发,按其固有的规律办事。如果没有这个“初级阶段”,“联产承包责任制”怎么解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怎么解释?还有合资企业等等怎么解释?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扭住经济建设不放,不断壮大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这是最大的实际。
“生产力标准”告诉我们,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不允许的。这就使我们有了一个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的客观标准。而这一客观标准的提出,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仅给社会主义附加了许多东西,甚至给资本主义也附加了许多东西。把本来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硬说成是社会主义的,要坚持;把本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硬说成是资本主义的,要割掉。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离开了实事求是。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17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晶,反过来,又丰富和深化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实事求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个新论断对推动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要性。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之所以存在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是因为:
第一,现行的一些经济、政治体制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还在妨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就有一个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当前国营企业中的“一大三铁”,国家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方面,就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不大胆地、坚决地进行改革,社会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效益就不能提高。
第二,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已经涉及现存的利益格局的调整,牵动着千家万户。在改革中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一场革命性变革。当某项改革措施出台,触及一批人的切身利益时,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带有很大的风险性。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新的事业。
第三,“左”的僵化思想和右的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和干扰,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形成障碍。右会葬送社会主义,使生产力遭到破坏。“左”同样会葬送社会主义,使生产力受到禁锢。在我国,“左”的积习甚深,在这种僵化思想束缚下,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闯,就像小脚女人一样。如不改革,被束缚的生产力得不到解放,经济是搞不上去的。思想僵化可以表现为“左”,也可以表现为右。资产阶级自由化绝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而是思想僵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们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多党制奉为“洋教条”,照搬照抄,要求搞“全盘西化”,在中国制造动乱,只能是破坏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可见,“左”和右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是同出一源的,实质上都是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对立的。真正的思想解放,应该不迷信任何教条,只服从客观真理;不是从任何教条出发,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揭示现实的本质和规律性,有效地解决现实的矛盾。
当前,时机对我有利。我们应紧紧围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迈上新台阶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要加紧转换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切实实行政企职能分开,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促进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速度。而要做好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事求是是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根本保证
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有人说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其实只要坚决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问题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邓小平同志讲过:“对‘左’的问题不能忽视,它的根子很深,重点是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但只是这样,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纠正右的倾向”。他这段讲话,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党的反倾向斗争的原则。
现在,影响深入改革的有右的东西,但主要是“左”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改革意味着革故鼎新,兴利除弊,而由于我们长期搞了“左”的东西,积习很深,影响很大,人们又往往习惯于拿过去的观念来看待今天的改革,用老眼光分析新问题,这就造成改革的主要阻力是“左”的僵化思想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左”的东西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当前,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和平演变的确成为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容易滋生“左”的情绪,助长“左”的倾向。
因此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在前进,亚洲在前进,东南亚在发展。这些都是挑战。对我们来讲,不前进不行,前进慢了也不行,要前进就要改革开放。改革就要冒风险,但不改革没有出路,那样风险更大。
第二,政治稳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不发展,政治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稳定。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不久前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民意测验,统计结果表明,93%的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直接沟通,人们的眼界是相当开阔的。这个回答显然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出于人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突飞猛进,人民充分就业,生活普遍进入小康。人们横着比,竖着比,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党的基本路线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好。这种源于实际生活的社会主义信念,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因此,要根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上站稳脚跟,经得起西方国家竞争和挑战的考验,归根到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邓小平同志说,坚持社会主义,“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落脚点,就是要尽快地发展经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其重大的政治意义就在这里。
前几年,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要求全盘西化、实行多党制,甚至提出“要引进一个总理”,搞乱了思想,引起了社会动乱。对于这些右的东西,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切不要得出“左”比右好的错误判断。因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