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苏伊士遐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3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苏伊士遐思
徐平
这就是苏伊士。它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也远不如开罗那般繁华,但在我心目中它作为一座英雄城市的分量丝毫不减。
扼苏伊士运河南口的苏伊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再加上是埃及重要的石油加工和出口中心,所以在争取解放和反对侵略的战争中,它所受的苦难也特别多。仅1967年6天的阿以战争,苏伊士的炼油厂就有一半设备毁于战火。
我特意挑选了斋月十日(今年是3月14日)到苏伊士去,因为是想认识一下今天更加昂然地挺立在苏伊士湾畔的苏伊士。
在省政府机关的马路对面,矗立着一座“无名战士纪念碑”。白色大理石基座上,3根黑色柱状大理石直冲云天,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它是为纪念在1973年10月那场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立的。虽然埃以已经建立了邦交,纪念碑前的长明灯已不再点燃,但是在和平环境下从事建设的苏伊士人民并没忘记为此献身的英烈。
在苏伊士以北17公里处,有一条被命名为“艾哈迈德·哈姆迪烈士”的河底隧道,为的是纪念在十月战争期间牺牲的原埃及工兵部队司令。这条长约2公里、宽11.8米、横穿苏伊士运河河底的隧道,用了近4年时间才凿成。它不仅大大缩短了横渡运河的时间,还将西奈半岛与祖国母亲紧紧地连在一起。当我驾车通过这连接亚非两大洲的第一条地下隧道时,怎能不为埃及人民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而感到鼓舞。
西奈保安部队哨所的士兵得知一位中国记者专程来看巴列夫防线时,热情地表示欢迎。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战士执意要做我的向导。一路上,这位刚满20岁的埃及小伙子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曾亲历了那场解放战争。
站在西奈一边原先的巴列夫防线上,运河对岸当年埃及军队建筑的高高的土墙依然存在。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豁口。穆罕默德介绍说,那是18年前的斋月十日,埃及军队用高压水枪冲出来的。战士们就是从这些豁口里突然跃出,架起浮桥,横渡过300米宽的苏伊士运河,攻破了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巴列夫防线。
在运河的西奈岸边,原先以色列军队也修了一道土墙,比对岸的要高出许多,不过现在它已被完全铲掉了。就我目力所见的这段巴列夫防线,已只剩下一堆堆乱七八糟的锈钢铁和大石块。据说在防线的北部,还能见到被打坏而废弃的以色列坦克。
苏伊士运河就在我脚边静静地流淌,一艘艘挂着外国旗的货轮悄无声息地从我身旁移过。微风里,运河的清波绿水是那般安宁,仿佛这儿根本就没有过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的日子。18年沧桑,虽然岁月洗去了昔日战争的惨烈场景,但是英雄的苏伊士人民的奋斗精神仍那么旺盛。
在昔日的巴列夫防线上,现今驻守着埃及边防部队,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哨棚。起初我不理解,西奈上空已经飘起了埃及国旗,这“边防”一词所为何来?一位战士指了指运河上的外国货轮说,他们的任务是制止毒品和其它商品的走私活动。可不是嘛,运河每天有外国船只通过,这里不正是一条“边界”吗!随着埃及经济改革的发展,军队除了固有的保家卫国的职责外,还介入了经济建设。
“埃及人民、阿拉伯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我们愿意和以色列人民和平共处,在和平的环境里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位苏伊士工程师对我说的话。无论是在繁忙的陶菲克港,远眺那一艘艘往来穿梭的船只,还是在纳赛尔和苏伊士的两个炼油厂,看那高入云端的烟囱喷出的一个个红红的火球把蓝天点缀得分外艳丽;无论是参观那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居民住宅楼,还是在舒适的度假村里同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外国游客聊天;在苏伊士所到之处,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经济脉搏在强有力地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