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合力 动力 凝聚力——云南机床厂依靠群众搞改革实现良性循环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合力 动力 凝聚力
——云南机床厂依靠群众搞改革实现良性循环纪事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建于六十年代初、现拥有一千八百多名职工的云南机床厂,在全国机械行业众多的厂家中只能算个小弟弟。但这个小弟弟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如今,以云南机床厂为龙头的CY车床集团公司成员达四十余家,遍布全国,其产品远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机床出口基地,经济效益持续十年双位数增长。
然而,一九七九年前,这个厂产品不定型,到处找米下锅,产值仅在一百万至六百万元之间徘徊,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厂紧紧依靠广大工人群众搞改革,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动力、凝聚力,推进企业的发展。
走群众路线
在云南机床厂,凡事同群众商量,依靠群众搞改革已形成制度和风气。
集团公司总经理、厂长黄家盈告诉记者,厂里每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都要经过职代会讨论,还要大造舆论,通过厂报、职工大会广为宣传,使大家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厂里规定,每年一季度必须召开职代会,共同商讨工作。
为加强民主管理,除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外,还把车间、班组当做企业的细胞搞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班组有权自己安排生产,对表现差的工人可做出警告、勒令停职反省等处分。这样,班组一活,企业也就活了。
今年3月,省里正式批准云南机床厂为全省首批股份制试点改革企业。从此,职工个人通过向企业入股,与企业更紧密地捆在一起。
提高群体素质
云南机床厂坚持把职工技术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上,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按工资的1.5%划拨培训经费,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开展。1986年以来,厂里分别举办了“数控机床培训班”、“企业管理培训班”、“出国人员培训班”等25期,有3570多人次参加。对职工志愿联系到外单位学习对口专业技术的,一律开绿灯,给予报销学费,为其调整工作时间。
结合“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认识到要与企业紧密地联结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近年来,职工给厂里提合理化建议105条,收集有关技术论文189篇,对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做出了贡献,有2000多人次立功受奖。
维护多数人利益
在改革中,这个厂坚决维护大多数人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
过去,一线工人和后勤行政人员拿同一标准工资,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工厂决定改革工资制度,体现奖优罚劣、拉开档次的原则,实行了结构工资,一是向一线工人倾斜,二是向有贡献的生产、科技、管理骨干倾斜。今年又改为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以岗定薪,彻底破除“铁工资”。
云南机床厂还从各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分房、出国培训、晋级等,一律按贡献大小、工作好坏进行。逐步在全厂形成一种风尚:“好的就要奖,不好的就要罚;干得好才有希望,不好好干就没指望。”为保证大多数职工的收入,厂里每年都有自己的晋级方案,经过考核,晋级面达75%,去年全厂职工人均收入达3700元。
依靠群众、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扎扎实实搞改革的做法,在云南机床厂已大见成效,深得民心。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11月20日视察云南机床厂,在听取厂党委书记孙家仁汇报时对此做了充分肯定,他说:“我很欣赏你的观点,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去争什么‘中心’、‘核心’。你们这个厂还有一个‘民心’,就是全体工人同志的心,把所有的心变成一个心,齐心协力,这是工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