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最后的冲击——记李琰勇夺女子短道五百米速滑银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4
第4版(要闻)
专栏:

最后的冲击
——记李琰勇夺女子短道五百米速滑银牌
22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12号李琰和美国选手卡西·特纳以一个刀尖之差先后越过终点。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背水而战的李琰顽强拚搏的结果。
具有夺奖牌实力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此次征战,连遭不测。500米预赛、3000米接力预赛,中国队失去了争夺奖牌的机会。22日,当李琰来到短道速滑馆时,她深知这场比赛的分量:中国短道速滑冲向世界,成败在此一举;争夺奥运奖牌,机会在此一战。
场内是呐喊助威的狂潮,美国的、荷兰的、日本的、南朝鲜的,当然还有法国的拉拉队,声浪几乎要把屋顶掀翻。500米短道速滑是绝对速度与力量的竞争,一旦选手临场状态稍差,或稍有疏忽,在短短的四圈半赛程中,是很难补救、扳回的。
李琰今年24岁,1987年就曾代表中国到加拿大参加世界锦标赛。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还是表演项目,她奋力夺得1500米金牌,同时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但是自此以后,她在几次世界大赛上无所作为,成绩平平。此时,李琰需要拿出她的全部技术和力量、智慧和经验作最后一搏。她站在最外圈。发令枪响后,她冲在最前面。然而美国运动员在第一个弯道摔倒了,按比赛规则全体须重新起跑。第二次起跑,李琰落在最后一位。她一步步地追赶着,到第2圈时,她终于追到了第2位。最后冲刺时,李琰加大了步伐,加快了速度,挟一身雄风,向着终点冲去。她以顽强的拚搏精神、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控能力,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终于第一次代表中国队登上了奥运会领奖台。
本报记者 郑园园(本报阿尔贝维尔2月22日电)(附图片)
李琰在弯道中抢道。
新华社记者 李根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