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繁荣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4
第5版(理论)
专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繁荣的必由之路
张德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1978年相比,1990年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增长202.9%,工业总产值增长332%,是解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起点比较低,到本世纪末要实现“小康”的目标,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改革开放的份量,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迅速而稳步地走向繁荣。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大都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商品经济意识比较淡薄,干部和群众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自给自足、平均主义、听天由命、依赖等靠等落后思想,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破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破除听天由命、单纯等靠依赖思想,增强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等等。思想解放了,发展经济的办法也就多了;观念转变了,搞活经济的路子也就宽了。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完全照搬沿海或内地发达地区的做法,不能盲目攀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坚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广开门路,大搞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商品生产,走大农业和效益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个人和集体都增加收入。工业经济的发展,应首先发展那些依托当地资源的加工业,打好基础;同时,发展在本地有市场的工业生产,站稳脚跟,进而发展面向全国市场以至国际市场的商品生产。此外,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事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必须提高对旅游业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当作一个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努力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旅游创汇能力。
加强横向联合,取长补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内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合,不仅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联合的另一方带来了相应的好处。实践证明,这种经济联合既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所产生的效益不仅仅在经济方面,而且还有助于逐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它不应是权宜之策,而是应长期坚持的方针。发展横向联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争得内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厂、联合开发资源、开展补偿贸易等办法,实行优势互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加快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
发展边境贸易,兴边富民。我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绝大多数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我国毗邻和接壤的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同我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市场潜力巨大。所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积极发展边贸。例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去年边贸进出口总额达1.1亿多美元,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发展边境贸易事业,是我国实行对外贸易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整个对外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努力把条件较好的边境城镇,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利用这些“窗口”把边境贸易做活做大,形成气候。要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大胆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推进工程承包和劳务出口,继续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要通过发展边贸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促进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但根本出路还是要自力更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裕和繁荣的道路。要对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克服无所作为和“等靠要”思想,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要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年吃年用”、“公吃公喝”等落后习俗,养成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量入为出,适当增加积累的习惯,学会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和文化事业,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四化建设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应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上,以各种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扫除文盲和半文盲,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好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要大力搞好科技宣传和科普教育,实行“拿来主义”,推广实用技术。在企业,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在农村,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开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中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也只有依靠各民族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才能实现。在我国,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安定,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因此,一定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使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因此,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国家应对少数民族地区继续采取扶持政策,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也有责任、有义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帮助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