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插秧不弯腰 收割不用刀 运输不用挑苏州农村社会化服务形成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19
第1版(要闻)
专栏:

插秧不弯腰 收割不用刀 运输不用挑
苏州农村社会化服务形成网络
本报南京6月18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形成网络,95%的村建立了农业服务站。一些服务水平较高的村已实现了插秧不弯腰,开沟不用锹,收割不用刀,运输不用挑。农民说:“一个好支部,一套好服务,带领我们走上致富路。”
“土地到了户,农民盼服务”。苏州市3000多个村农业服务站应运而生,把机耕、灌排、植保等一家一户办不好的农活承担起来,服务到户,落实到田,既保季节,又保质量,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之间经营能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不平衡的矛盾,促进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去年虽然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全市水稻亩产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22公斤。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普遍结合服务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机器播种、开沟等已为广大农户所接受,高效农药和化学除草已被普遍采用,配方施肥新技术正向大面积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市农业增产部分中,科技进步因素已占45%,高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
规模服务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工副业生产转移,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七五”期间与“六五”相比,全市粮食生产在复种面积年均减少130万亩的情况下,平均年总产仍增长2.5%,油料增长10.3%,多种经营总收入年递增6%。去年农村工业总产值达441亿元,比1983年增长10.7倍。
目前,苏州市村级农业服务人员已达7万多人,服务内容从单项服务向系列化服务发展,从生产服务向生活服务发展,服务站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对各种服务岗位实行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计算报酬;二是完善了服务站独立核算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使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受到农民的信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