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蜡染的风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0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蜡染的风采
陆复惠李晓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染织工艺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近,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的贵州省安顺市举办了“中国贵州首届蜡染艺术节”,将“中国蜡染文化研究成果展览”、“中国蜡染艺术精品展览”、“中国蜡、扎、绞、绣染新产品展销”、“中国蜡画现场表演大赛”、“中国蜡染时装表演大赛”、“贵州民族民间文艺节目荟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在来宾面前,向各界展示了历史悠久、五彩缤纷的蜡染文化,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增添了一项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活动。
蜡染,古称蜡缬。它的发明可以上溯至两千多年前。我国西南、西北都曾有春秋、汉唐时代蜡染制品的考古发现。《后汉书》等史籍中,也有关于蜡染的记载。唐宋以后,国内其他地区的蜡染逐渐消亡。而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盛产蜂蜡和靛蓝,各族人民聚族而居的贵州,蜡染得以在各兄弟民族劳动妇女中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安顺位于贵州中西部,古有“滇之喉,黔之腹”的说法。这一带山川秀丽,坝子内田畴坦平,被游客誉为“三分桂林的姿态,两分江南的神韵。”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苗、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用心血和智慧浇灌着蜡染这株古树奇葩,使得它在安顺一支独秀。在安顺地区的山乡村寨,各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到画蜡,染色的技艺。由于居住区域、民族风习的不同,各族妇女在将蜡染技艺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又掺进了不同的民族情趣和审美感受,使蜡染有着鲜明融进的民族特色。如安顺苗族蜡染的风格明丽活泼,图案以取材于自然花鸟草虫为主,对称中讲求灵动;安顺布依族蜡染则以素雅清新为主要特色,图案多为趋于抽象的几何形铜鼓纹,图腾纹等。在安顺很多民族村寨,户户有蜡刀(画蜡工具),家家有染缸。很多布依姑娘的名字就叫做“妹蜡”、“妹花”。
安顺的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妇女都从小练就了熟练的画蜡技艺。小小蜡刀,在她们手中就像丹青能手的笔一样,信手涂抹,就能在布料上绘出精美的图案来。特别令人叫绝的是,在绘制一些几何形图案时,这些常年在山野田间劳作的妇女们,不需预先设计图案,也不需任何辅助工具,就凭手中小小蜡刀,可以画出笔直的线,溜溜的圆,整幅图案信手而出,构图巧妙,对称严谨,如同经过仪器测校。只要到了民族节日,无论是布依人的“六月六”,还是苗家的“四月八”,无论是迎亲嫁女,还是跳花对歌,只要群众聚会庆典,就是一场自然形成的民族蜡染刺绣服饰的大联展。
1973年,中国第一家专业化蜡染工厂——安顺市蜡染总厂正式建立。从此,古老的、民间的蜡染工艺开始走上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的道路。20年来,蜡染生产迅猛发展,仅安顺市内,就有蜡染厂家40余个,贵州省内的贵阳、六盘水以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了蜡染厂家。蜡染,这株民族奇葩,在保持传统民族风格和冰纹玄奥的同时,正借助现代化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