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找差距找机遇找人才——广东在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2
第1版(要闻)
专栏:

找差距找机遇找人才
——广东在行动
本报记者 孟晓云
在12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中,广东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精神振奋。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又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摆在面前,要上一个新台阶的呼声日高,广东人在想什么?做什么?
记者最近走访了珠江三角洲,所到之处车水马龙,北人南往,有取经的,有对比的,有反思的,有赞叹的。广东人却显得冷静,正在埋头认真地策划新的行动。
找差距:要研究别人才能发展自己
珠江三角洲已经提前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以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内外所瞩目。但是他们并不以此满足,提出要找差距,找不足,取别人之长,更好地发展自己。
广州是广东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广东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大橱窗。但与珠江三角洲其它市比,近几年那里一些市县的经济发展速度赶上和超过了广州。这就是差距。广州市委领导同志冷静地看到了这一点,曾带队走顺德,下中山……向南粤“四小虎”拜师求教。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市委书记高祀仁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揭了自己的短。他说,与珠江三角洲的先进市县比较,我们改革开放的步子不如人家大,办法不如人家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如人家快,归根结底是思想不如人家解放。因此,市委决定把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做全市人民的共同任务。
外地来广州考察的人很受震动:人家广州还嫌不解放,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这几年上得很猛,北京的“两会”一散,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就直奔山东,跑了济南、烟台、青岛、威海几个城市,从中寻找广东的差距。山东这几年埋头发展生产力,规划和实施“海上山东”,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结合、机构调整及投资体制改革诸方面的经验,都给广东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森林赞叹道:“山东看得远,选得准,上得快,抓得紧。”
我们到佛山市采访险些扑空。机关大院唱了“空城计”。市委书记、市长带着各级决策者,也带着问题,到周边的中山、珠海、广州拜访,逐一问个为什么:中山的小区住宅建设全省第一,为什么佛山在前五位榜上无名;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佛山而出世在中山;为什么珠海能后来居上,城市建设有跨世纪工程的魄力及重奖高科技人才的胆识,佛山难道甘为人后?这一看大家都坐不住了。他们说,不要老是说提前13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那已经是历史了,要往前看,往前闯。他们眼睛盯着的是,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迈进。
找机遇:抓住有利时机,跃上新台阶
抓住有利时机,不是一句空话。广东人正在密切关注哪些是有利时机,研究如何上新台阶。
小平同志南巡,并且发表了重要谈话,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机遇。
出口总额居全国首位的广东,自然要抓住这个时机。今年4月,广东外经外贸部门率先出动,“登门请客”,把省对外经贸洽谈会搬到香港去开。硕果空前,7天抱回了外商投资项目1000个,外商投资金额突破30亿美元。领队的卢瑞华副省长一时成了外商频频宴请、记者“围追堵截”的明星人物。
乡镇企业号称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台柱。广东乡镇企业连续13年以总收入递增30%的速度发展。去年,全省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00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为了不失时机地再上一个新台阶,“两会”期间,广东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主题就是“再造乡镇企业优势”。这是一个大举动。上台阶不光是指速度,会议给“再造优势”划出了坚持走“高科技、高效益、高创汇”的路子,凡具备条件的企业都努力朝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正如省乡镇企业局局长黄柱良所说:“该‘跳’则快‘跳’,不能坐失良机。现在是真抓实干、讲求效益、加快速度、跃上新台阶的时候了!”
时机就在今天。小平同志南巡时视察过的著名乡镇企业珠江冰箱厂的职工们有一句话:“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这个厂靠着质量和创新两张王牌,其名牌产品“容声牌”电冰箱去年产销量全国第一,在电冰箱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品却供不应求。今年,他们又不失时机地与日本夏普公司合作,适应不同消费者之需,开发出高质量、高档次的新一代无霜冰箱,刚一面市,就一抢而空。现在,他们又在积极筹建制冷系列的生产线,在“生产一代、设计一代、构思一代、储备一代”的指导思想下,抓高科技产品,准备占领国外市场。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认为,今日既有好机遇,又面临强烈竞争。全国生产同类产品的有100家,都在抓紧时机发展自己。“乐百氏”虽然已经打入北京、上海,占领了北方市场,仍然时有危机感。为确保抢在内地开发之前占领儿童保健品市场,他们正在快马加鞭,扩建新厂。记者去时,厂房尚未装修完毕,便有两个车间急不可待地搬进去生产了。30岁的总经理何伯权对记者说:百家同行中有几只虎,如果我不快一点发展自己,等到猛虎下山我们就只能成为一只被吃掉的猫。
广东各地抓住机遇你追我赶,由此可见一斑。
找人才:谁能争得人才,谁就争得市场
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都在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广东人锐敏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人才,则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谁能争得人才,谁就争得市场,求得发展,这种观念在珠江三角洲几乎成为共识。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广东的城市和乡村,已将开发人才资源放到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一家办得成功的企业和集团都有一个可观的“人才库”。佛山无线电八厂1000多名职工有科技人员500名以上;珠海亚洲仿真公司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0%;顺德市工业平均两天开发出一个新产品,靠的就是四面八方网罗来的人才。广东省近三年来经鉴定的科研成果9484项,转化率达91.25%,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今日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如饥似渴:
珠海梁广大以百万元重奖科技人才的“筑巢引凤”之举,看来已达到目的。珠海市科技部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收到海外留学人员来信200多封,其中不少要求回珠海定居;国内先后有100多人次带着30多个高科技项目来洽谈,一时间珠海呈现出“科技热”。
深圳不甘示弱,5月初由郑良玉市长组团北上前往成都、西安、北京、南京考察洽谈,目的十分明确:寻求与内地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加强与内地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招揽人才。与此同时,深圳市还组团赴美招聘留学人员,在旧金山举办“深圳人才招聘讲座”,此举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强手如林的乡镇企业也在暗中进行着人才争夺战。今年3月,“乐百氏”公司到北京和上海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在北京一所大学招聘时就有600人报名。大学生看重的则是那里有施展才干的天地。
记者在中山一个镇采访,饭桌上遇到一位村干部,听说我们是记者便抓住不放,非要在北京帮他物色一位培训电脑管理人才的教师不可,其求贤若渴之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