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科研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杨振宁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研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
——杨振宁教授访谈录
本报记者 温红彦
6月10日,在南开大学为当代杰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举办70华诞庆祝活动的第二天,记者在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楼采访了他。杨振宁教授学术活动繁忙,仍然抽出宝贵时间认真回答记者的一系列提问。记得在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的《杨振宁小传》中,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杨教授为人耿直,教诲不倦,聪敏过人而治学严谨,是年轻人无上的榜样”。
记者:杨先生,此次您和陈省身先生、吴大猷先生、李政道先生等在中国大陆举行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您认为这次“具有世纪意义的聚会”对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对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将有什么重要作用?
杨振宁:这次聚会对今后的科技交流将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吴大猷先生这次到大陆来,加上他安排好的大陆7位学部委员访问台北,是令人高兴的事。很快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科学家去台湾,我想这是非常好的开端,这个关口突破了,以后的交流会更多。相信这也是大家非常高兴的事情。
记者:杨先生,今年2月份我拜访科学院数学所王元教授时,在他那里看到您写给科学界的一封信,其中谈到中国在科学家传记和科技报道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新闻界也很重要,您能不能对此着重谈一谈?
杨振宁:日本人对他们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这点我有很深的感受。中国大陆和台湾在这方面功夫做得不够。现在有些人在做,但做得不够严谨,有些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要写一个科学家,就要仔细研究他(她)在每一时期做研究工作时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因素,才能对一个人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价。当然,对新闻记者的要求跟对研究科学史的人的要求不同。但有另外一方面要求,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忠实地报道,全面地反映,不要说些没有意思的话,形容词用多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当报道一个科学家时,要用客观的眼光看看被采访者的待人接物、道德文章,把这些真实地、全面地写出来。这是值得中国新闻同行注意的问题。
记者:现在中国在进行深入的科技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三者的关系问题常常是人们考虑较多的问题。您认为这三者应如何协调、怎样发展?
杨振宁: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难办的问题。因为每一学科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是对国家民族有重要影响的。怎么能够根据中国的现状,根据许多学科的不同进展需要,作出适当的资源分配,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大原则要首先弄清楚。我认为第一大原则就是尽快把中国经济搞上去,任何别的原则都不能与这一原则相提并论。在这方面,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就是不花多少钱的科学研究可以放手去做,花钱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花大钱的基础研究,就要仔细斟酌。我很高兴的是,近年来中国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认识,决策上也不再有大的偏差。当然有些人说,他所做的东西今天没有经济效益,过30年后会有经济效益。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30年不能等。30年才有经济效益的事情应该放在稍后的位置,假如它需要相当多的经费支持的话。这里有两点比较重要:不花钱的基础研究可以多搞,如数学研究;与国防有关的基础研究要重视,即使十几年之后才能出效益,也要坚持搞下去。
记者:杨先生,在您的《读书教学四十年》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理的印象》,那是您第一次访问中国时的印象。20年过去了,您认为中国目前物理学研究有什么进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杨振宁:这些年来中国在物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高温超导,是紧跟着世界最前沿的研究。现在这方面又培养出很多的人才,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现象。这既符合搞好基础研究,又符合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原则。
记者: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到国外去的留学生很多,尤其是留美学生很多。您对留学生问题有什么看法?
杨振宁:我认为不必着急。留学生充其量几万人,中国真正有才干的人多得很。一定要让那些出去的人都按时回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在那儿把关系维持得很好,学有所成,他们终归是心向中国的。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50年代、60年代,台湾在美国的留学生确实不少。80年代后,他们回到台湾,看到台湾经济大大地发展,他们说,许多在大企业有建树的人,当初都是他们的同学,成绩不如他们好,但这些人留在了台湾,为台湾经济的起飞起了重要的作用。我想,他们言下不免有后悔之意。从大陆的情况看,今天虽有几万人在美国,20年后他们再到大陆来,会觉得他们当初不回来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我个人认为,过去这十几年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你也可以想想看,这十几年无论城市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对这么大个国家来说,都是了不起的进步。这个了不起的进步再延长20年,整个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都会有一个整体的改变。那时留在美国没有回来的人,我预言他们会觉得当初错了。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找机会,就是在一个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方去开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