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黄河渡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6
第8版(副刊)
专栏:

黄河渡口
席小平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起黄河,想起那个渡口。
许多年前,一个春天的上午,我突然得知自己将要在黄河岸边服役,当即兴奋得在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上搜寻了一番。等我在包头真正看到黄河时,却觉得它极平常,根本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平常得使人觉得与别的河流也没什么两样。只是那宽宽的河床和湍急的流水,河边上那个由几位船工开辟的小小渡口,多少给人一点特殊的感受。
三月的黄河不见一丝绿茵,滔滔黄水带着远古的寂寞通向无尽的苍茫。渡口偶尔驶出一两艘小木船,船工驾着它在激流中颠簸,绕过漩涡,绕过浮冰。它不像我的家乡的那条江,有成串的水泥船、机帆船,夜晚明月高悬,一江灯火,放眼望去,有一种桨声灯影的风情。黄河给人的感受始终是荒凉和悲壮的。
渡口设在河滩上。说是渡口,其实就是用草席搭起一个小小的窝棚,里面有一盏马灯,两件光板的老羊皮袄;河里有两三艘不大的、用硬木制的小船,河边上随便地摆放着几块原始的大石头和几柄很旧的鱼叉。这就算是渡口的全部陈设。即使简陋聊胜于无。据说渡口建成之前,两岸的人们只能等冬天河身上冻了冰,才可以来往。
一晃过去了许多年。去年夏末,当我从北京再次来到黄河边,惊异得辨认不出这黄河了,更找不到昔日的黄河滩渡口了。我站在那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的桥头眺望,这哪里是桥,哪里是渡口,分明是一座城,一座连接黄河两岸数百里、几百万人民的崭新的城。
我曾经认为,家乡江水中一串串水泥船,就是一种风景,只有在家乡才能觅到这种宜人的风景。因此,常去江边,眺望船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在服役的那些年里,每次回家乡探亲也要去江边观赏那片风景。然而,今天,我却在黄河大桥上观赏到了颇为壮观的船队。水泥船、机帆船、快艇和小轮船,应有尽有。再转身望去,两岸稻田成片,我突然感到像回到了家乡,于是生出一种意念,想亲手挥一支桨,摇一支橹,将那偶尔隐没在芦苇丛中的小船,划向远方,划向黄河直上白云间的天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