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首先要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6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首先要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
栗战书
最近,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这说明,解放思想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头道工序”,同时也说明解放思想是个长期的任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解放思想,首先要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特别是要敢于突破在一些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某些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狭隘的思维定式,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遇事不是先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是先问姓“社”还是姓“资”,先定政治属性,先贴政治“标签”;办事不是先允许实践和探索,而是先看上级有没有文件,本本上有没有“教导”;干事不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而是先看别人干了没有,是否有过“先例”,是否超过了“常规”;一搞竞争、搞活就认为是“乱”,一实行对外开放就认为是“引进资本主义”,等等。
上述狭隘的思维定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几千年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形态,落后的、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使人们产生了“求稳怕乱”,害怕外来冲击,追求一种平稳度日的心理状态。建国以来思想领域、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的影响,又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某种惧怕感,以至提出了类似“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一些极端片面的口号。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使上述观念沉淀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总是用固定不变的观念去思考问题,用“政治标准”和“常规标尺”推理和判断事物。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改革开放的阻力。
从根本上来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凡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社会主义应当抛弃的,都在破除之例,而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都应当积极地加以采用,其中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而不能因为害怕资本主义,就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抛弃,更不能用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概念去看待和排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东西。
认为本本上、文件上没有写的,别人没有干的,自己就不能去干,不能去闯,这种思维方法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理论、政策,都是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再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总是先有积极主动的实践,才有切合实际的认识和政策。如果用一种固定的思想、政策或模式去“框”实践,那么认识就会僵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才能走好这条路。如果唯书、唯上、不唯实,不敢去闯,那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还有,高必空,快必冒,活必乱,这种思维也是形而上学的,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就拿发展速度来讲,其快慢完全是由事物发展规律本身决定的,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等于违背经济规律,“慢”也不等于符合经济规律。历史上的“大跃进”、“洋冒进”,因为它脱离了国情,违背了客观规律,使我们吃了苦头;同样,如果有条件,有可能实现高速度而不去争取,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会使我们吃苦头。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静止地、机械地、绝对地去看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是思想解放的体现。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地区行署专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