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数量与质量并重高产与高效并重河南农民尝到农业商品化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数量与质量并重高产与高效并重
河南农民尝到农业商品化甜头
本报郑州6月26日电 记者李而亮报道:一个红富士苹果是几个“秦冠”的价格,一公斤优质原阳县大米比几公斤籼稻值钱。在河南,这个简单的道理使农民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甜头,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近年来,河南积极破除小农经济观念,把农村经济从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逐步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高产与高效并重的轨道,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以集约化、果农贸、牧工商、贸工农等多种形式开发,构成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河南是传统农业省。1990年,省委、省政府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
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河南强调不搞统一模式。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各扬所长。以扶沟县为代表的周口地区,根据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大面积实行多层次间作套种,使耕地实现一年多熟,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50%提高到去年的270%。以获嘉县、温县为代表的豫北平原县,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好、群众有精耕细作习惯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开发模式,大部分乡村实现了亩产吨粮、收入千元。以灵宝县为代表的豫西山区,根据山地温差大,适合发展经济林的特点,从单纯的粮食生产中跳出来,把果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大量引进优质苹果品种,使这一地区成为河南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灵宝县去年仅苹果一项年产值1.7亿元。孟县槐树乡光苹果收入人均就达2000元。
河南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抓住了市场、科技、服务、加工几个环节的配套建设。目前,河南除粮、棉、烟、茧四种农产品国家定购部分实行指令性价格外,其余已全部放开。现在,河南农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市场交换。科技兴农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优良品种率在全省种植业中达到90%以上,在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中达70%。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发搞得好的地方,都形成了围绕支柱产业或拳头产品兴办的服务实体和加工业,构成了贸工农、科农贸等格局的农副产品增值体系。去年河南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03亿元,其中有140亿元是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