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寻访“友谊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寻访“友谊树”
黄炳钧
6月初,到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小住,寻访了名闻遐迩的“友谊树”。
离开下榻的“高加索”旅馆,搭乘公共汽车,就来到了“友谊树”纪念花园。
曲径两旁挺立着一棵棵棕榈树,插在地里的小牌上写着:“产地:中国”。再往前看到一片密密的竹丛,不用看牌子,便知也是中国特产。周围还有叶如枫叶的瑞典白桦、爱沙尼亚的蓝杉、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
“‘友谊树’在哪里呢?”正当我们东张西望时,一位在树旁修枝的妇女向我们走来。
“你们是哪国人?是找‘友谊树’吗?”她,个子不高,头发挽结,面颊清瘦,但精神很好,手里拿着一把修枝剪刀。
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她显得异常兴奋,一边领我们走近用铁栏围着的枝繁叶茂的“友谊树”,一边问:“你们认识夏菊花吗?”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发音清晰准确。夏菊花,当年的著名杂技演员,中国人哪有不认识的。她后来拿出一本1959年出版的《中国妇女》杂志,封底上有她同夏菊花等人在“友谊树”前的合影。时光流逝,过去了30多个年头,杂志的纸已经变黄,窈窕姑娘也已失去当年丰姿,但友情的记忆深深留在她的心底。
她的全名叫柳德米拉·马卡洛夫娜·德米特连柯。她在索契一所中学毕业后,于1955年来到这里工作,同时通过函授教育完成了农学院的学业,获得农艺师职称。这几十年来她同“友谊树”朝夕相处,所以对它那么熟悉,那么情深。
原来,园艺学家费·佐林1933年应邀到索契实验站进行柑桔和其它亚热带和南方果树的选种工作。次年,这位被称为“怪才”的科学家种下一棵柠檬树,然后在上面嫁接了日本桔子、意大利柠檬、美国穗桔、西班牙柑子、中国金桔等共45个品种。这里是世界上亚热带的最北端,气温可降至摄氏零下13度,佐林想通过嫁接技术获得新的耐寒柑桔品种。
6年以后,苏联著名极地学家奥·施密特来到果园,发现在一棵树上结出了各种不同柑桔,甚为惊喜,于是他也接种了一枝。过了16年,南斯拉夫生物学教授格拉维尼奇为纪念南苏科学家的友谊又接种了一枝。1957年一位越南医生建议将此树命名为“友谊树”。至今已有152个国家的知名人士在这棵树上作了600多次嫁接,其中有越南的胡志明、马里总统穆萨·特拉奥雷、美国歌星保尔·罗伯逊、墨西哥画家西凯罗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等。树的主杆仍在,几株新杆同主杆相接,以提供树所需的大量养分。我们去时,正开着无数的小白花,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一棵树已难以承受如此多的嫁接,因此周围又种了60棵树,供名人接种。在每个新枝上都挂着蛋形白牌,上面说明是谁在何年嫁接的。
“友谊树”成了一种象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积极分子1987年6月访问此地时留言说:同一个根的树上长出了不同的果实,如同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不同民族。我们大家都是这棵树的根,将给生活带来理解、和平、善意的果实。
1965年5月,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送来了雅斯纳亚·波利亚那作家墓地上的一撮土,让其培育这棵“友谊树”。此后,纪念花园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土,有卡尔·马克思墓地的,有列宁度过一生中最后岁月的高尔克村的,有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家乡的,有作曲家莫扎特、肖邦家乡的,还有取自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高地的、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纪念碑的、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土。为保存和展出这些珍贵的纪念品、礼物和信件,1981年开辟了纪念馆。在一个大玻璃柜里,放着一面我国的五星红旗,展出了中国林科所送的瓷胎篾编花瓶、景泰蓝花瓶、泥人等纪念品。
在存放德国诗人歌德家乡一撮土的玻璃柜前,德米特连柯向我们朗诵了歌德的一首诗,大意是:
任凭世界变迁,
心灵都能承受;
要知在此世上,
尚有友谊常存。
临别时,我问这位几将一生献身“友谊树”的科学家,现在担任什么行政职务。“我是农艺师,有人叫我副所长,但我更喜欢‘友谊树保姆’这一称呼”。她的淳朴、谦逊、对科学对友情的执著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愿我们都像她那样,当各国人民友谊的保姆,珍惜它,培育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