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她谱出听众的心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7
第8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她谱出听众的心曲
平欣
没有一个作曲家是不考虑听众的。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作曲家阿伦·科普兰曾说:“艺术和艺术生命应该在每个听众的心田中唤起思绪翩跹。”
五六十年代,我们共和国年轻的黄金时代,雷振邦,一个响亮的名字,伴随着《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那优美、动人的银幕歌声,遍传祖国。而今,老作曲家的女儿,秀发披肩的雷蕾,又以《重整山河待后生》、《少年壮志不言愁》、《渴望》那或悲怆或婉约的旋律激荡和扣击着亿万听众的心。
《渴望》唱醉了老少
九十年代第一冬,我国第一部室内连续剧《渴望》在京播映。一时间街谈巷议、茶余饭后,尽说《渴望》。与此同时,剧中三首插曲不胫而走。三十几种打着“正宗”招牌的录音盒带竞相上市,一家商店一天竟售出九百多盒。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给曲作者来信,认定她是她五十年代中学时的一位同名同学;一名女大学生来信说她的同学们流着泪在歌声中找到了真诚和力度;而与作者共历蹉跎的同龄人,则从心底涌起更强烈的共鸣:那歌儿把他们带回了“悠悠岁月”,如泣如诉,哀而不怨。
他哭了,她却很平静
第一次为影片《天音》配乐,雷蕾就以独特的音乐构思和表现手法崭露才华。不用器乐而用人声哼鸣的配乐处理,使音乐更为自然地与影片情节糅合在一起。以后,雷蕾先后为《热恋》、《四世同堂》、《便衣警察》、《赵四小姐与张学良》、《渴望》、《苍生》、《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等近三十部电影、电视剧配乐配曲,创作运思渐入佳境,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赞誉扑面而来。在全国各种评选活动中她十余次捧杯,多次获最高奖。一九八八年,在“新时期十年金曲”评选中,《少年壮志不言愁》以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张的最高票数(有效票约二十五万张)荣登榜首!那一天,在长春得到消息时,她生活的伴侣、事业的合作者,那个硬铮铮的汉子禁不住热泪滚滚了,而她却依然平静。见过她的人无不有感于她的平易。她以平和的态度直面人生,展示世间的离合悲欢。“不想别的,就想认认真真写出让听众比较满意的曲子。”
“她是这里头的虫”
雷蕾学作曲,一举成名。都当是“家学传统”,可当年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却指着她的作品卷叹道:“看来你爸一点儿没教你。”
小时候,父亲每年有一半时间不在家,在家时,他的房门总是关着。雷蕾回忆道:“我上学时他睡觉,我放学回家他关在里面写曲子”。五岁时,父亲让她学钢琴,她却迷上了花样滑冰,父亲也就由她去了。“文革”开始,刚过十六岁生日的雷蕾第二天就下了乡。三年后,考入偏僻的通化矿务局文工团,拉大提琴,跳芭蕾舞,演话剧,干了六年半,又在长春市钟表厂流水线上拧了一年螺丝钉。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她报考音乐学院作曲系,应试时写了个与众不同的“商调式歌曲”。姓名封着,主考老师看着“挺顺”进入面试、复试,成为五百多名考生中幸存的两名之一。雷蕾自己不无调侃地说,这叫作“走投无路学作曲”,而体味着女儿作品的雷老先生则说了句:“她是这里头的虫。”
看似“无心插柳”,实则厚积薄发。雷蕾创作之时已届而立之年,岁月没有在她清纯的面孔上留下多少痕迹,却铸就了她豁然大度和忍辱负重的性格。“风格即人”。她的歌儿带着伤感,凄婉动人,但从不一沉到底,“总要上去”,总在“坚守着一点什么”,给人一种超拔和乐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