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大选后的以色列政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8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大选后的以色列政局
本报记者 徐平
以色列六月二十三日大选已经揭晓,以拉宾为首的工党取得四十四席,而以现任政府总理沙米尔为首的利库德集团只得三十二个席位。工党在野十五年之后,终于东山再起,重新组阁。
实力旗鼓相当的以色列两大党,这次选票相差颇大,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利库德集团政策僵硬,影响下降,致使选票锐减。这一大选结局,既反映了以色列政坛近几年来的变化,又将对以色列今后政局走向乃至整个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影响。
以色列本届大选,围绕着以色列国民最关心的“和平、安全、经济”三大主题进行。工党主张作部分领土让步,赞同“土地换取和平”的原则,反对在“对以色列安全并不重要的地方”建立“政治定居点”。利库德集团则反对作任何领土让步,主张“以和平换取和平”,致使中东和谈止步不前。比较起来,前者较为灵活,后者过于僵硬。以色列国内舆论倾向认为,不作一些土地让步,和平和安全难以实现。工党为首的左翼这次在大选中获胜,不啻一次民意测验。工党新领袖拉宾,素有“左翼鹰派”之称,以色列国内各阶层人士对他用土地换和平比较放心,这也是工党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拉宾主张给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以有限自治。在大选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表示将采取灵活态度与阿拉伯国家谈判。有消息说,下一轮阿以双边谈判将“更认真,更直接”,特别是巴勒斯坦自治问题,今后可能取得某些实质进展。一些阿拉伯国家对拉宾上台表示欢迎,对中东局势今后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它们认为拉宾内阁在中东政策上可能出现松动和调整。与此同时,阿拉伯舆论也指出,以为拉宾一上台中东和谈就会快速进展的预测,并不现实,只有在下一轮罗马阿以双边谈判之后,才能略知一二。
在以色列国内经济问题上,工党和利库德集团的不同政策,使这次大选拉开了两党实力较量的距离。利库德集团执政长达十五年,内部争权夺利,腐败现象严重。它一味大力投资兴建定居点,给以色列经济造成沉重负担。据以色列官方材料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平均失业率已高达百分之十一点五,达到最近二十多年来的最高点。由于找工作困难,五月份犹太移民人数下降到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许多以色列人认为,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比花钱在阿拉伯被占领土建立犹太移民点更重要。沙米尔政府的僵硬政策引出的经济问题,最终使“流落在马路边的以色列人都对利库德集团失去了信心”。
工党领导人拉宾在获胜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工党将“调整国内各种事务的先后次序,创造就业机会、给绝望的人以希望,振兴移民事业、为年轻夫妇提供住房并动员各种资金改善经济。”这是拉宾竞选纲领的重点。工党的国内政策重心显然将转移到创造国内就业机会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这一策略得到前苏联犹太移民的欢迎。这批人数多达三十万的新移民,约一半人投了工党的票。
多数舆论认为,拉宾将迅速调整对美关系,改变由于沙米尔政府在定居点问题上与布什政府的紧张关系。据估计,由于拉宾政府可能在中东和谈问题上作出新姿态,美国布什政府的百亿美元贷款担保和对以色列的第二批援助款项等问题都可望解决。
目前,拉宾正在与各方接触,筹组内阁。以色列这届内阁成员的分配以及各派力量如何平衡,还有一些事情要做。人们希望看到以色列新政府对中东争端等问题采取比较灵活的立场,以利于以色列国内矛盾的缓解和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
(本报开罗六月二十五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