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给经济发展插上“金翅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实行科技新体制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9
第5版(理论)
专栏: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东风杯征文

给经济发展插上“金翅膀”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实行科技新体制的启示
康钟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特别强调,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地区(以下简称三角洲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及其科技新体制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技变成生产力仰赖于灵活、高效的经济、科技体制
科学技术从一般知识形态的、间接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的、直接的生产力,除了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的环节转换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这就是正确的科技政策、合理的科技和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程度等。
三角洲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历史和现实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科学技术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佛山市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的技术水平与全省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到80年代末,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37.3%,其中顺德为51.5%,远远超出了19%的全省平均水平。科技之所以能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得益于该地区灵活高效的经济与科技运行机制和富有竞争性、激励性的管理机制,使得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进入生产过程,转变成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
三角洲经济区的科技进步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但企业引进技术的直接和强大动力,还是来自市场机制。时刻面对市场压力的企业,不能不把技术进步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竞争的压力越大,企业越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达到占领市场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科技在这一地区,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而不是其他任何非经济目的被引入企业的。由此就形成了一种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科技运行机制完全不同、然而却直达《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所设定目标的新的科技运行机制。
新的科技运行体制所走的发展路线是,企业从市场需要出发,根据市场信息上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投入技术,再根据技术要求引进人才。这种科研和开发,成本很低,成果转化率却很高。它与那种将科技进步作为目的,从成果出发,再带着成果寻找收受企业的路线,效果明显不同。后者似乎把科技看得更重,但因其未能真正长入经济过程,实际效益很小。1985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致力于将科研机构推入国民经济主战场,科研机构本身也力图长入经济过程,但远离市场的研究对经济的影响有如隔靴搔痒,难解企业的技术饥渴,原有的计划科技体制又难以与商品经济体制相互契合,因而众多专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实力虽非三角洲经济区能比,但作为整体对后者发展所起的作用却非常有限。相反,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对中心城市的科技力量却有始料不及的巨大吸附能力。
商品经济意识中必然萌生出科技进步意识
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激烈竞争中,企业欲取胜,唯有不断增加技术投入,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优、新产品,才能不断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商品经济越是发展,科技进步也越是加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正是如此。
三角洲经济区的科技进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大规模引进设备和人才阶段。1978年以来,仅佛山市就投入10.8亿美元,引进了19万台(套)设备和近600条生产线,改造了80%的工业企业。此间,广州及内地一批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员,以“业余工程师”和顾问等形式,对企业进行长期或短期、直接或间接的技术指导。同时,一批看好三角洲经济区发展前景的科技人员,陆续到当地落了户。他们星散在当地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之中,成为吸引省内外技术人才的磁核和其后蓬勃兴起的企业科研机构的骨干。
二是从单纯引进到引进和消化吸收并举的阶段。许多企业为减少受制于人的重复引进和二次引进,逐步重视对引进技术设备和工艺配方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对这一任务来说,间歇借用与零星引进人才的方式显然力所不逮。企业与科技人员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系也因此从“地下”到公开,从个别到整体,从“临时抱佛脚”到长期挂钩合作。三角洲经济区大量的企业都与一至若干个科技部门建立了固定的协作关系,以这些“外脑”作为自己的技术后盾。
三是从仿制国外产品到形成自己技术与产品开发能力的阶段。企业实力增强之后,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设计一代、构思一代的生产格局。其中的科研人员以多年来引进和自己培养的为主,特需的尖端和特种人才能引进的引进,不能引进的就借用。
目前,三角洲经济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小企业也多有研究组或行业研究所。由于这些机构往往都有较为充足的经费来源、丰富的资料信息、目标明确的课题,以及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奖惩机制,其技术开发能力都很强。
此外,近年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出现的一批以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原则组建的民办科研机构,也是诞生于商品经济环境的新的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实体。
新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角洲经济区的科技体制已完全嵌进商品经济体制之中,成为其不可分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管理、科研、信息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管理系统。在三角洲经济区,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工作上,对经济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科技也就必然在其关注的范围之内,从而“第一把手亲自抓科技”便成为领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另外,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配备了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负责有关的组织、联络和协调事宜。各级科委也随之转变了职能。
(2)科研系统。1986年,佛山市在“科技建市”的方针中,提出要在全市形成金字塔形的产业结构。目前,这一塔型产业结构已基本成型,并相应地生长出与之配套的技术开发结构。塔底层有镇科技办,有散布在其中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塔中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还有固定的技术协作单位与专家顾问;塔顶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了规模和实力都相当可观的研究所。
(3)信息系统。联接海内外的关系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渠道,加上当地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开拓进取的商业精神,使三角洲经济区能够快而多地掌握各种经济和技术情报,及时改进老产品,推出新产品。
(4)人才系统。三角洲经济区的科技人才队伍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其来源一是借用;二是引进;三是培训。在形成基本稳定又活水长流的技术力量之后,三角洲经济区的人才队伍建设转向重点抓两头:一头是千方百计争取掌握高新技术和专业诀窍的技术带头人,以保持产品在市场上“领导新潮流”的地位;另一头是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企业上等级、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的目标。
(5)动力系统。三角洲经济区的特点主要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众多的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国际化的商品竞争之中。对这些企业来说,科技进步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它们不惜下大气力、出高代价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由此也就形成了市场需求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