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丹麦公决冲击着瑞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6-29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丹麦公决冲击着瑞典
本报记者丁刚
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瑞典各界关于加入欧共体的讨论也随之升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持反对态度的人数就大为增加。最近一次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反对的已占47%,赞成的只有32%,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人从支持转变为“尚未拿定主意”。政府吸取了丹麦的教训,准备投入5000万克朗,扩大宣传,以图扭转被动局面。
比起他们的丹麦伙伴来说,瑞典人除了也担心加入欧共体后会丧失一部分主权外,还多了一层出自民族意识的忧虑。去年,瑞典正式提出加入欧共体申请后,电视台的播音员曾异常严肃地告诉观众:“我们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使我们身上减少了一些瑞典人的传统色彩,这一步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按照欧洲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瑞典首相比尔特的话说,就是“重新回到欧洲去”。许多瑞典人也似乎更愿意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担心的是有了欧洲特征,失去了瑞典特征。一位医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对记者强调,她首先是一个瑞典人,其次才是一个欧洲人。这也许就是舆论所说的“民族意识在新形势下的觉醒”。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国家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民族意识变得越来越突出,它不仅影响着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解体,显然也在影响着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在民族意识的背后深藏着民族传统的影响。许多瑞典人难以在感情上接受的是,他们将不得不完全放弃中立。长达近180年的中立传统已经渗透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显然不是政府的政策调整一下就能转变得了的。从这个角度看,它势必还要经历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
对经济、福利方面的担心,瑞典人更甚于丹麦人。去年秋天上台的以保守党为首的联合政府采取了向欧共体靠拢的政策,半年多来的实践已经大致勾勒出了瑞典社会未来变化的趋向。这种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看法的重要因素。拿税收来说,瑞典的税收之高可说是世界之最。一年前,说起加入欧共体,好处之一就是减税。减税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按照政府的计划,税收将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减少到51.5%。
可税减了,高福利靠什么支撑?瑞典中央统计局局长斯丹·约翰森算过一笔帐,如果瑞典按照欧共体的标准把税收降低,这样政府每年比现在要少收入四五百亿克朗。实际上,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为减税高兴,就开始为福利减少担忧了:主要用于培训失业人员的业余教育费将减少3.5亿克朗;病假工资、住房补贴将减少;部分养老金将被取消。丹麦公决之后,瑞典联合政府4党对这一问题的分歧更加突出。在中央党刚刚召开的年会上,环境大臣、中央党主席约翰松明确表示反对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反对瑞典加入欧洲联盟。舆论分析说,如果在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联合政府4党不能取得一致的话,那就很可能导致政府危机。
瑞典已于去年7月正式向欧共体提交了申请,但是,对这一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的“最后裁决”还要等到1994年举行的全国公民投票。此间舆论认为,从现在到投票还有两年的时间,这当中还有许多未知数,而欧共体一体化的深化过程无疑将对瑞典社会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斯德哥尔摩6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