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向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迈出新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3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向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迈出新步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评介
陈先达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们并不陌生。自1982年出版以来,这两部著作先后印刷过十余次,印数高达60多万册。作为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材和有代表性的哲学读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一代起过重要作用,为此,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总结、概括、汲取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以及科学和哲学研究的新成果,肖前、汪永祥等同志最近对这两部教材作了较大的修改。从总体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具有三个特点。
“修订本”的一大特点在于,它不仅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正确观点,而且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通过反思哲学史的革命变革,深刻分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现实基础和内在机制,“修订本”认为,科学的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又从历史考察自然,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从而建立起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新世界观。应该说,这一观点是正确而深刻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修订本”较好地把握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本质特征。它不仅增加了“实践”一章,全面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而且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中处处渗透、体现和贯穿着科学的实践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使科学的实践观与唯物辩证法较好地结合起来了。
“修订本”的再一个特点就是,它力求跟踪、概括和反思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进一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和科学性。比如,在本体论中,“修订本”考察了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提出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是实物和场的观点;考察分析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结构,并对理性意识与非理性意识、显意识与潜意识、形象意识与抽象意识、经验意识与理论意识,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回答;考察了普遍联系中的系统问题,提出现代系统论的产生开始了从以“实物”为对象深入到以“系统”为对象认识事物的新阶段。在认识论中,考察了认识的反映性与能动性、创造性的关系,以及信息、反映和建构的关系,提出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反映又是在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分析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提出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对象性活动中两种尺度及其客观作用在人类行为和人类意识中的反映,二者在发展中相互引导,构成了人类正常的、进步的历史活动所实现的基本内容。在历史观中,分析了人的社会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提出社会与人的关系是“社会生产人”和“人生产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对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问题作出了较深刻的分析;考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内在机制,提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现代特点,就是在世界性发展的背景下以具有民族性特点的方式表现出来;分析了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关系,提出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而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如此等等。你可以不欣赏这幅画面的某个部分,但是它的斑斓五彩却不能不在这一点或那一点上激起你探索的激情。
“修订本”的又一特点就在于,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修订本”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哲学分析,有力地驳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通过对认识的本质和内在机制的分析,批驳了种种否定能动的反映论的错误观点;通过对真理的本质、真理的价值、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分析,对“真理多元论”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批判;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分析,从根本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必然性,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早产儿”的观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修订本”还对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哲学的论证,确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对“生产力标准”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当然,我们尚不能说“修订本”在各方面已达高屋建瓴,但它也绝不是浅滩上的漫步。在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理论内容,增强它的科学性和战斗性,使之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方面,“修订本”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