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撤军谈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3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撤军谈判
慈汝岭
俄罗斯与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3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分别进行的撤军谈判,已历经几个回合,迄今未达成协议。最近,各方态度趋于强硬,谈判陷入了僵局。6月27日,3国总统呼吁西方7国敦促俄撤军。
撤军问题久谈不决,使得俄罗斯驻军与驻在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摩擦时有发生。驻军方面多次抱怨和抗议3国“歧视”俄军人及其家属,“侵犯”他们的公民权利,甚至还发生过袭击俄军人和营地的事件。
波罗的海3国都曾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0年3月和1991年8月先后宣布独立,并一致要求苏联军队从它们的领土上全部撤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接管这些部队,并允诺将其撤到俄境内。
今年1月底2月初,俄政府副总理沙赫赖出访3国商谈撤军问题,分别与立、拉达成2月从立、3月从拉开始撤军的协议。3月,俄“象征性地”分别从立和拉撤出了1个约100人的防空营和1个雷达连。但大规模的撤军行动没有开始。
沙赫赖同立、拉达成的协议只确定了撤军的开始日期,而对完成期限则未作规定。俄方提到最多的理由是撤回部队的“社会和生活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且称,俄应当撤回驻军的并非只此波罗的海地区,而需要全面统筹。据独联体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概算,把军队从欧洲、高加索、中亚撤回并将其部署在俄境内,需要3420亿卢布,是一个不小的财政难题。
俄军方还认为,还要考虑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各种因素。据参加谈判的俄军事专家透露,该地区有一系列不能拆除的战略设施,而在俄境内重建同样的设施需花10—15年时间和几十亿卢布投资。
3国认为,俄方的理由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指出,军队的社会和生活保障纯粹是俄内部事务,不能以此“拖延”撤军,更不能借口军事战略利益把该地区变成他国赖以“进攻和防御的基地”。3国提出的俄军撤军期限分别是今、明两年。
而俄方认为,今明两年的期限是“不现实的”,最短的期限也不能早于1994年底。
驻军财产的处置也是谈判中争议的突出问题。3国要求把撤走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移交给驻在国。3国都已通过法律文件,宣布将驻军的财产收归本国所有,有的还派人接管了部分军事设施。拉脱维亚还提出,俄应将红军1940年夺取的同等价值的武器归还给拉。
而俄罗斯一方面宣布接管驻军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同时又表示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财产问题。俄方提出的财产分割大致方案是,一部分由军队带走,一部分出售,一部分移交驻在国。此外,俄方还提出过长期租用设在3国境内的核反应堆等设施的想法,但遭到对方拒绝。
从前几轮的谈判情况看,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俄罗斯军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撤出波罗的海3国。但是,各方并没把谈判的大门关死,讨价还价还将继续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