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小乡水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3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小乡水光
高振连进
禾得水方茂,地有水而媚。
鲁南重镇郯城县,周时为郯国都城,地处沂沭冲积平原,北连峰秀岩峭、万松凝碧的沂蒙山区,南控潋滟湖光,沂河、沭河分流左右,自古就是北水南流要冲,也向称人文荟萃之邑,历史上曾留下了孔子“倾盖而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东海孝妇《窦娥冤》……1989年历史的长镜头又把一个小乡的党委书记拉入取景框,调时代之光圈,曝岁月之风采——
黝黑的脸膛,敦实的个子,普普通通极像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曾笑说:“在乡镇摔打了20多年,能不像个农民吗?”
伴着他进入镜头的还有一张调令,任命他为中共郯城县大院子乡党委书记。这是仲秋节的前一天,此时,他是庙山乡的“二把手”——乡长。出任“一把手”了该高兴高兴啊,可他却攥着那一纸沉重的任命,眉头皱成了醒目的问号。
大院子乡的工业因盲目上马,乡财政借贷260多万元;农业,大片的粘黑土地是沂蒙山区洪水走廊中的走廊。当地曾流传过这样的一首民谣:“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据清乾隆二十五年撰修的《沂州府志》记载:“邑本水乡,村外之田辄目曰湖。十岁九灾,所由来也。而游食四方,浸以成俗……。”游食四方虽已成为历史,水害却绵绵未尽。
而他即将调离的庙山乡,在他任职三年中,硬是把一个闻名全国的要饭之乡,变成全国党建先进乡,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成为饮誉齐鲁的沂蒙山奇葩。
一边是月饼,一边是调令。他咬了口月饼,揣起了调令。秋风送行,月光如水,皎洁的圆月宽容而无私地用银辉将他的剪影印在了蛙声四起的涝洼地上。田间、地头、河畔、村落,全乡43村都留下他的足迹,乡民也从他对农活的稔熟中认识了,他叫徐勤开。
第一次党委会的热门话题是:水。念好“水经”,才能谈强化农业,振兴企业,走一种二养三加工的致富之路。治水先“治”人,机构臃肿,冗员多,家底薄,浪费大。他硬是顶着说情、送礼、威胁、恐吓,大刀阔斧,一次“砍掉”22名,光“人头费”一年就节约开支近4万元。
风来了,雨来了,沭河的洪峰也来了。他带着秘书泡到河边,察看水情。徐林庄的村妇瞅着“落汤鸡”,不相信地连声问:“你真是乡党委书记吗?”治水治穷全面展开。万余名劳力上阵,挖排水沟,修涵闸渠、打井、架电、优化4万亩麦地,扩种2万亩水稻,增植1600亩桑园,建塑料大棚,盖日光温室发展5000亩蔬菜。在沭河上建一座“连心桥”——临沂地区唯一的乡级公路大桥。在那苦干、实干的日日夜夜,乡委院唱了空城计,书记、乡长带着50多名脱产干部投入到第一线。两年的真情和汗水,勤劳与智慧。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一瞬,而对于建设者来说却留下永恒的风采,悠长的余韵。
那摄人魂魄的柳琴戏也该更加动听了。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地区作家协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