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红嘴”探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3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嘴”探秘
金玉铮 翟云秀
13年前,吉林四平市郊区红嘴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几个年轻人领着大伙靠百元资金起家,到1991年,这个已改名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的集体,固定资产原值达7000万元,去年创产值1.15亿元,利润145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150万元,成为四平市三大财政支柱之一。市里一位领导曾拍着自己的口袋说:我的工资袋里,每月有5.8元来自这个“生产队”。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4%,已超1亿元,利税增长64%,达2575万元。
去年,有3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0个省市的数万人前来一探究竟。在东北地区这个特定环境里为什么会出现红嘴?超群的业绩是怎么创出来的?
“机遇利益”是客观存在,红嘴人抓住了这个机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展现在人们面前。当多数人还在新闻公报上理解“意义”的时候,红嘴人迅速行动起来。
红嘴第一座工厂——铸造厂,于1979年2月熔铸第一炉铁水。1980年4月,用40天建成的18门轮窑砖厂点火,同时诞生砖机制造厂。1983年3月,用60天新建38门轮窑大砖厂出砖。1984年5月宣告“生产队”解体,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1984年6月,用90天建起轧钢厂轧出第一批钢材,同时诞生轧钢机制造厂。1985年5月,用8个半月时间建成年产两万吨的啤酒厂投产。接着,禽畜总场、印刷厂、风机厂、链条厂一个个诞生在红嘴二队土地上。
这风风火火的速度及其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与改革开放同步。实践证明,“机遇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红嘴人抓住了这个机遇。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红嘴人抓住了历史机遇?
答案之一:红嘴人有着强烈的要求变革的历史主动性,思想解放。1978年初,村民们拥护卢志民当队长,接连干了三件斗胆之事:一是平掉300亩“大寨田”;二是为“黑包工头子”刘洪义平反,拉脚包工继续干;三是田间管理包干到户。
答案之二:红嘴人以大无畏的改革胆略,让机遇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和财富。红嘴人改革的路上,“风波”不断。“吉普车风波”、“经理楼风波”、“红砖风波”、“啤酒风波”……
1986年11月9日,在省主要领导的关注下,四平市3位市长、14位局长,聚在红嘴公司,召开了长达6小时的现场办公会,帮其排除改革障碍。18名新闻记者留下了历史的现场记载。一个小小的“生产队”,为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竟敢与高层次的“集团”发生大范围的争论,并获得支持,其改革的勇气,令人叹为观止。
机遇难以抓住。红嘴人抓住了,关键还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集体。这就是公司领导班子,特别是总经理卢志民。翻开十几年红嘴改革创业史,卢志民和副总经理刘洪义、张玉佳、卢宪臣等人,在矛盾冲突中团结奋斗,无一人退缩过。
卢志民等人的智慧和胆略又从何而来呢?
“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现实追求。卢志民与共和国同龄,土生土长在红嘴二队。母亲生下他第三天就下地干活。他深知这里的穷困史。他在风雪中拾粪攒钱上学读书。他是红嘴历代“最高知识分子”。1971年他当队长,便立志:改变穷困面貌。这是他奋斗的思想“原动力”。他10年20多次申请入党,最终成为共产党员。他又立志:在红嘴这块土地上,消灭“三大差别”中的城乡、工农两个差别。这种理想贯穿于他十几年的行为之中,至今锲而不舍。
“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方向”——卢志民等人的胆识,决定了他们有能力首先富起来。他们有过生产队“包干到户”、包队办企业的机会;有过允许个人承包企业的社会环境。但他们紧紧把握住“共同致富”这一根本方向,毫不为私利所动。
“清醒的头脑”——十几年改革奋斗的经历表明,他们的思路和选择是清醒的、准确的。顺利时,不沾沾自喜;困难时,不心灰意冷。今年3月1日,即省政府命名红嘴公司为“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模范单位”一周年之际,卢志民将复印好的一份“文件”,交给公司几位副总经理和党委委员。这是一种告诫: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站在改革前列,不被历史所淘汰。同时也透露着他们对深化改革会遇到新问题的一种清醒的估计。分配不能决定一切,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讨红嘴,不能不探讨分配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月18日,记者采访公司副总经理张玉佳和卢宪臣。
问:今年1至2月,全省30户啤酒企业,平均吨酒利润为1.01元,红嘴啤酒厂吨酒利润221元,名列第一,同时工人收入也是全省最高。你们怎么实现“两高”的?
答: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与产量、消耗等直接相关。
问:你们实现了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良性运转关键在于工人收入这个环节,对吗?
答:是的。要增加产量,要降低单位成本,要增加企业利润,必须调整工人收入。这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工人收入必须处在动态之中,“铁工资”违背规律。
问:那么,你们是怎样运用工资机制的呢?
答:我们的思路是,企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增加职工收入,使职工收入一年一个样。1989年以来,啤酒厂啤酒产量不断上升,职工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吨酒成本逐年下降,现已比全省平均值低300元,企业效益以每年25%的速度上升,实现了“三增一降”。
问:是否可以说,你们主张用高工资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
答:这要看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正常、稳定。盲目的、没有科学测算的“高”,既不合理,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不在于高,而在于活。高,不是所有岗位、所有人都高,必须向关键工序、关键岗位倾斜。如技术、质量、销售等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问:那么,你们是怎样“倾斜”的呢?倾斜度有多大?
答:这也要看具体情况。该大倾斜的,就勇敢地“大倾斜”。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岗位和人物,倾斜度必须与他们的现实重要性和潜在的价值联系起来。
问:您能举例说明吗?
答:有这么一件事。那是1984年,我们投资几十万元安装的轧钢机不能正常运转。当时大伙傻眼了。我们想起一个人,从外地请来,那人干了两天,机器运转起来了,很正常。我们给他500元、7.5公斤猪肉、3袋面粉作报酬。他不敢要,他觉得两天的报酬怎么算也不该这么多。说心里话,当时我们也不富裕。要是现在,给他一万元也不多。还有,如啤酒厂发酵车间,属特殊工种,技术性很强,直接关系到啤酒产量、质量、消耗。这里工人年收入就比一般操作工高1000元左右。
问:这么大的倾斜度合理吗?工人怎么想?
答:这就要看怎么个计算法了。比如,啤酒厂在1985年3至6月间,从市内3个企业聘来了3位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我们给了他们相当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当时,工人工资最多66元,没有奖金。这看起来很不合理,但是,没有他们3人,就没有啤酒厂的发展,工人的年收入也不可能由700元增加到4000元。
问:那么用“活”和“倾斜”来概括你们的分配思想和机制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概括。
很显然,红嘴公司的分配实践,具有某种理论意义,即直观劳动分配的合理性与潜在劳动价值预付的合理性的统一。它的突出特色,就是高度重视潜在的劳动价值,高度重视释放人的潜能。这是一种能动的充满辩证法的有活力的分配思想和运行机制。市场机制造就了红嘴,红嘴靠科技驰骋市场
3月20日,红嘴公司街头。邻省某县的大汽车满载“甲天泉”(红嘴生产的啤酒商标)啤酒,从记者身边飞驰而过。记者忽然想起,2月15日,在那个县的某乡,看见经营者为躲避检查,把几十箱“甲天泉”啤酒藏在远离销售点的一个旧房子里。记者询问公司副总经理、啤酒厂厂长卢宪臣,那个省不是已下令封锁你们的啤酒进市场吗?他笑了:“封不住,赶不走。市长的力量只能有效一阵子,他抵不过市场的力量。”
红嘴公司的巨大市场牵动力,是怎样造就的呢?
有人说准是靠“回扣”。其实不然,请看如下事实:
——1991年,红嘴公司的小型角钢出口日本、南朝鲜、泰国、新加坡和香港。非标链条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难道他们吃了红嘴的“回扣”?
——今年春节刚过,俄罗斯联邦客商在长春市场喝到“甲天泉”啤酒后,连声称赞,并通过外贸部门找到红嘴公司,要进口。双方谈判,签定协议,“甲天泉”即将走出国界。难道这也是回扣的力量?
那么是靠什么呢?靠技术进步。
1989年,红嘴公司生产的小型角钢,因技术不过关,质量不合格,被市场宣布为“不受欢迎产品”。再三让利,用户也要退货。这年10月份,没有用户登门,无销售。厂长闭门10天谢客反思,深刻认识了市场逻辑的无情。于是下决心向技术进步要产品质量,重返市场。他们采用新工艺,从严工序管理,培训职工技能,一抓就是几年,产品创省优。现今,红嘴小角钢,畅销国内外,势头正旺。今年1至2月,实现利润为去年全年的总额。
红嘴啤酒,过去连自己的牌子都没有,靠联营贴别人的商标上市。为独立谋生,占领市场,他们采取了“科技兴企”战略。1986年全面改造冷冻系统。1987年改造麦芽车间真空系统。1988年改造扩建前后酵。1989年采用国际先进过滤技术,并改造3台锅炉。1990年改造供水系统。1991年购进先进灌装设备。今年初,开发优质矿泉水资源,已通过省级鉴定。现今,“甲天泉”啤酒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省62家啤酒厂前列,啤酒单项指标进入全国800家啤酒企业前5名,啤酒厂成为国家二级企业。显然,市场的内在要求就是质量第一。牵动市场的力量,深藏于企业技术进步之中。这是红嘴公司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红嘴公司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独立地在市场上闯荡,成长为完全自立自强的“市场型企业”。现今,他们以极强的竞争力,成长为“大企业”,在四平市所有国营和集体企业中,成为利润第一大户,纳税第三大户。这就是市场机制给予昔日农村一个生产队的驱动力,并造就了它的市场竞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