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相逢何必曾相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相逢何必曾相识
徐平
当客人和主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其真情感人至深。虽然他们素未谋面,却分明是一见如故的老友。
客人是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他应埃及《金字塔》报的邀请访问开罗,日程已排得很满。当他提出想要见见哈桑·拉加卜——一位为埃中文化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业已退休的埃及老外交官时,拉加卜恰好不在开罗,此外,据说老先生也许是年纪大了,脾气有点倔,轻易不会客。谁知当他从亚历山大返回开罗后,我们一通电话,他二话没说,欢迎中国客人!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清瘦的老人,虽已八旬高龄,却步履稳健,腰板硬朗。短短的银丝下,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下子驱走了我们间的陌生。1956年,当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时,拉加卜是最先将非洲人民的情谊带到北京的友好使者。老先生对北京留有许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周总理对他的关怀使他深受感动。
坐在拉加卜家的客厅里,感受到的是浓重的华夏文化气息:那红木雕花架、那惟妙惟肖的中国雕塑、那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那迎面墙上挂着的他夫人亲手绘的丹青国画……拉加卜如数家珍一件件地介绍着。虽然拉加卜1959年就已卸任回国,但是这每一件来自中国的物品,都记录着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都体现了他对华夏的留恋。
陶醉在这祖国文化的氛围里,我忽然想起开罗南郊吉萨的法老村。它是建造在尼罗河中央雅各布岛上的一个旅游景点,重现了几千年前法老时代古埃及人的生活场景,所以很吸引人,门票也比其它旅游景点的贵。不过,驻开罗的中国记者去参观,谁都不用掏钱,因为法老村就是拉加卜办起来的。
拉加卜曾从中国修复古籍中得到启发,研究恢复了埃及久已失传的纸莎草纸制作技术,并办了个研究所,还请画师作纸莎草纸画。这种画是用一种名叫纸莎草的植物的茎切成片,编织起来压平,晒干,就成了纸,然后再画上反映古埃及传说故事的彩画。作为埃及独有的手工艺术品,纸草画在欧洲颇有名气,埃及人去欧洲探亲访友,常将它作为礼品。
喜爱书法绘画艺术的中国客人对古埃及的文物珍品“神往已久”。于是,这两位相识不久的老朋友在艺术的天地里又有了无尽的话题:从纸草画的制作,到如何区别其质量优劣以及在中国举办有关画展的可能性。欢声笑语送走了时间,客人要告辞了。拉加卜将我们带进他的纸莎草纸研究所,请每人选一幅纸草画留作纪念。
汽车越驶越远,但是执意送别的拉加卜先生还站在街道边,在尼罗河畔的轻风里,向我们频频挥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