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走出市场变幻的“迷宫”——广西贵港“蔗糖风波”实录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5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出市场变幻的“迷宫”
——广西贵港“蔗糖风波”实录与思考
吴坤胜 蒋耀强
贵与贱的辩证法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一直被称为“甜蜜事业”的蔗糖业,进入90年代第二个年头后,冒出了“苦涩”味来:糖价跌至每吨1800元,还少有人问津。尽管榨糖厂家四处寻求出路,依然没有改变蔗糖滞销的窘况。
作为国家重点蔗糖基地的广西贵港市,生产的蔗糖因牌子响,质量好,积压不多,但因售价下降,“甜蜜”度被冲淡了:去年全市甘蔗比上一榨季增产52万吨,而直接来源于榨糖的财政收入却减少800万元。
贵港的蔗糖曾有过辉煌的日子。前几年,蔗糖价格每吨高达2800元,要求照顾供货的电报还是令贵港方面应接不暇。
蔗糖价格如此暴涨暴落,贵港人是首次遇到。它使贵港人获得了新知,认识到了“贱”与“贵”是辩证的。被贵港蔗农称为“甘蔗司令”的贵港市委副书记陈木辉的分析很有见地:蔗糖价扬并非蔗糖基地的福音,一哄而上,“贵”正是“贱”的先兆;蔗糖价跌也不是蔗糖基地的衰讯,一哄而下,“贱”正是“贵”的开始。
“咬”住甘蔗不放松
认识了变幻莫测的市场,认识了价值规律,贵港的决策者们的思路日渐清晰:甘蔗做为全市经济支柱不变,要“咬”住甘蔗不放松。
贵港市这一决策是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的。从大环境讲,目前蔗糖市场不景气,而要等到市场好转,提高蔗糖产量又不是一年半载可办到的事。这就为贵港甘蔗生产提供了机遇。贵港甘蔗化工厂日榨能力达8000吨,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前茅。去年800万元本该来源于蔗糖的财政收入,基本从综合利用增收中弥补。相比之下,贵港甘化厂更有实力闯过市场风浪。
蔗糖业又是贵港市经济的支柱,是全市财政收入和税利收入的大头;两个大型榨糖厂有5000多名工人就业,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甘蔗作为贵港农民的“主产品”,它的兴衰,事关数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咬”住甘蔗不放松,既是抓住了做为贵港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领导者的决策,社会各方的全力支援,蔗农后顾之忧的消除,使贵港今年的甘蔗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牵住价值规律的“牛鼻子”
历经了“蔗糖风波”后,贵港人对市场和价值规律有了自己的新见解:
——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以认识自己为前提。糖价下跌,价值规律要求减少甘蔗种植面积,以求得市场平衡。但从贵港的实际情况看,市场供过于求的并不是贵港的优质蔗糖;贵港对市场冲击力能够承受,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发展甘蔗仍是贵港大片旱地的最佳选择。认识了自己,就能够站在自己的位置看待价格的波动,而不致于被一时的起落所迷惑。
——风物长宜放眼量。发展的观点依然适用于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上涨时,做好应付价格下跌的准备;价格下跌时,积蓄力量,等待价格上涨时赚钱。正因为有了长远的观点,贵港人才会充满信心,才有胆子“咬”住甘蔗不放松。
——主观愿望拗不过价值规律,但主观努力能够减轻价值波动的影响。在许多中小榨糖厂榨糖亏损的情况下,贵港甘化厂深挖潜力,每吨糖仍可上交税收170多元。他们在市场不景气时,没给农民打白条,也没调低甘蔗收购价。
新的见解体现在行动上。在贵港甘化厂,一栋10多层的办公楼已建成一年,因缺少资金装修无法投入使用;但为蔗区兴修水利,厂里无偿投入500万元,发放各种贴息贷款2000多万元……
价值规律的“牛鼻子”,被有清醒市场意识的贵港人牵在手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