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仓颉故里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仓颉故里行
杨润本
大麦“登”场,小麦金黄,“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声一阵儿紧似一阵儿……可在相传造字育人始祖仓颉生葬之地——陕西白水县,笔者看到许多乡镇中学校园里却有不少当地民工依然在夯土、砌砖、架楼板……为建设新校舍争分夺秒。
“怎么连给自家割麦都不顾了?”
他们说:“不是不顾,建筑队早有安排,大伙有的轮换回家抢收,有的请‘麦客’帮助,无论如何不愿耽误施工。因为,尽快改变仓颉故乡学校建设落后面貌,一直是挂在我们每个白水人心上的一桩急事!”
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以往长期靠“吃”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很难拿出多少钱办学。特别是17所乡镇所属的初中,按师生平均占有面积最低标准计算尚差两万多平方米。致使数以百计的学生白天轮流进教室听课,晚上分头到附近农村借宿。这般光景使逐步变富的仓颉后代再也坐不住了!
首先行动起来的就是因当年仓颉职衔而得名的史官乡的农民。1988年,乡建筑队队长任仓合第一个捐款3万元为乡办中学扩建校舍。不几天本乡3000户人家又集资四五万元给予支持配合。
第二年初夏,当县里在史官乡中学召开现场会的时候,一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令来自各地各界的代表赞慕不已。
最近两年,围绕校舍建设,县乡两级相继都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捐款集资累计超过300万元;教育、城建、物资、财政、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通过发挥各自职能专长争相多做贡献;乡乡镇镇逐个落实了基建项目。目前,乡镇初中教学楼已经建成6座,其余11座的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