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7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之石

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之路
林其锬
新加坡在50年代基本上是个转口商港,生活条件差,失业率高。经过30年的发展,新加坡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增长:60年代平均增长率为8.4%,70年代为9.4%,80年代为8.2%。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地区充满活力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60年的1330新元(约440美元)提高到1990年的21658新元(相当12300美元),跃居亚洲第二;失业率降低到1.7%。
新加坡30年经济发展获得巨大的成功,同新加坡政府发展社会经济的指导思想与运用的策略有密切关系。新加坡政府允许自由市场制度,但不完全自由放任。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和世界发展趋势出发,善用策略,周密计划,机动灵活,讲求效率。新加坡在发展经济中运用的主要策略是:
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建国初期,针对社会突出的失业率高、房荒严重问题,一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实行“居者有其屋”;扩大和改造公积金制度,筹集建屋基金,30年兴建了60多万套房,基本满足了人民的住房需求;三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从增长中再分配”的原则,建立工资理事会,协调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均衡发展。首先抓政府财政预算,保持收支平衡。其次是抓货币发行,保持物价稳定。新加坡政府规定:每发行1新元需要1.05元外汇作后盾。为避免受外汇变动过大的影响,采取同美元、日元、马克三种货币按比例挂钩。同时还通过中央公积金缴交率的调节,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保持了20多年的物价基本平稳。
“利用别人的火车头带动自己的小火车”。新加坡一开始就确定了让本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方针,一方面促进外来投资,一方面提倡自由贸易。为了创造一个“旅游胜地”和“投资天堂”,新加坡政府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动了一系列社会运动,不断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新加坡政府从60年代开始,即大力进行海、空、陆交通运输,电子通信的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建成了世界上闻名的樟宜国际机场和新加坡港。新加坡港年货运量达1.28亿吨,被称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新加坡还具有世界最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建国后又发动了一系列社会运动:“不乱抛垃圾运动”、“花园城市运动”、“礼貌运动”、“生产力运动”……每次运动之后都立法,采取重罚措施予以保证贯彻。更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高薪和严法来保证政府官员的廉洁和效能。由于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旅游者。据统计,新加坡制造业固定资产220亿新元,外国投资占了65%;1990年来新加坡考察、旅游人数达532.29万人次,外汇收入超过50亿新元。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对于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确是起了“火车头”的作用。
“开发人脑,用脑袋去参与世界竞争”。新加坡新老两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将来在决定谁是胜利者与失败者这点上,起越来越大作用的将是智谋,而不完全取决于资源。”重视人才,重视教育,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正是新加坡经济起飞和获得高速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统计数字表明:新加坡对教育的投资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1960年—1990年,新加坡政府教育投资增长15.6倍,而同期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只增长13.3倍。由于重视教育,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还特别提倡弘扬华人勇于开拓、刻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新加坡政府经济策划委员会从1989年开始花了两年时间制订了中长期经济发展策略计划。它主要是引进外来人才,拓宽人才资源;加强政府、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合作;促进东南亚成长三角区及其他区域合作计划,发展国际性的咨询与通信设施,进行全球性的扩展;检讨、修正不利条规,在所有经济领域发扬创新精神;成立竞争力督导组织,定期进行竞争力趋势的分析,以保持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