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浦东,拉响了汽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8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浦东,拉响了汽笛
胡占风 徐宝富
大视野
滔滔黄浦江把大上海切成了浦东、浦西两大块,然而,繁荣却在浦西收住了脚步。浦东成了大上海的“第三世界”,上海话叫它“下只角”。多少年了,听着浦西“阿拉上海人”这句自豪感溢于言表的口头禅,“阿拉浦东人”只能卡在喉咙里。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则再典型不过地道出了对浦东的小视和冷落。
大上海要发展,却又不能不走向浦东。上海太拥挤啦!浦西太拥挤啦!每平方公里4.1万多人,密度居全国之首,也为世界各大城市所罕见;每人平均拥有的道路只有东京的1/3,巴黎的1/4,伦敦中心区的1/10;人均绿地还没有一张报纸大,人均住房只有6.5平方米……超饱和的发展空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落后的工业装备,严重的三废污染,已经使上海失去了远东第一都市的殊荣。
论面积,浦东新区350平方公里,比浦西老区还大10平方公里;论地理条件,它南临杭州湾,东连长江水,北濒吴淞口,西靠黄浦江,四面环水,正在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人口110万,足够大城市的国际标准。多年的投入和苦干,使这片土地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去年,国民生产总值达70亿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禹龙作了这样的比喻:浦东如同两把扇子的同一个枢纽,启动这个枢纽,便同时打开了这两把大扇子:一个面向世界,一个面向长江流域,世界从这里走向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而浦东崛起的冲击波,对内又势必激活充满活力的长江流域的经济细胞。这条以上海为龙头、横贯中国的经济带,拥有180万平方公里、3亿多人口,是中国文化、科技、教育、工业基础和生产能力最强的地域,工业、农业和国民生产总值都占全国的40%以上,它的勃兴,推动的是整个中国经济。
大开放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看什么?看立交桥、摩天楼?还是看金首饰、“大哥大”?不,最重要的是看两个字:政策。国内的合作伙伴也好,海外的老板大亨也罢,他们劈头的第一问题就是:在浦东,我能干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是无法改变的动力法则。给舞蹈者少一些规定动作,你会赢得更高的票房价值。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舍此别无选择。
在浦东开发的一系列文件里,我们很少看到“不准”、“禁止”、“限制”一类的字眼,而“允许”、“授权”、“优惠”、“放宽”、“扩大”的条款却是一串接一串,一条连一条。浦东开发办主任夏克强说,1990、1991两年光是国务院就两次批文,给浦东15项优惠政策,为上海增加5方面的资金筹措权。财政部、海关、外汇管理局等也纷纷为浦东亮起绿灯,上海市专为浦东新区作出的规定条文更是数不胜数。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的所有优惠政策,浦东都有;5个经济特区享受的所有优惠政策,浦东也有。更重要的是浦东新区还有这些地方没有普遍推行的新东西。按照这些新政策,用不了多久,在浦东,你就会看到,碧眼金发的外国人出售商品,花旗银行、东京银行的霓虹灯彻夜不熄,东西进了保税区就是出口,既不要办许可证,也不要交关税,美元、英镑、法郎、卢比,哪国的钱都能花。香港一家报纸认为,“浦东开发的思路与政策,使浦东开发一下子站到了按现代国际经济规律运作的高起点上。”正是大开放,把浦东推向了世界,日本大阪市不久前专门就浦东对中小企业作了调查,结果,了解浦东开发的竟高达40%,有意到浦东投资的占12%。
对浦东一往情深的显然不光是海外。全国几乎所的省、市、自治区都有高层次的代表团、考察团光顾过浦东。与浦东同饮一江水的长江流域各省市都把与浦东呼应列入了发展规划。
有人说,开发开放浦东,对于推动中国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你也许无法想象。
大变化
到今年4月,浦东开发区两岁了。
乍到浦东,扑面而来的是一辆辆装满钢筋水泥的大卡车,打桩机、搅拌机声震耳欲聋,齐刷刷伸向天空的起重机,还有怎么也躲不开的“开膛破肚”的道路。难怪有人夸张地说:“浦东是个大工地!”
到4月底,海内外投在浦东工商业上的资金已经有十多亿美元、十多亿人民币,投在房地产业上近80亿元人民币。在吸引投资上,金融业是个重头戏,已经有20多家中外银行、财务、保险公司在上海和浦东开业,带入的资金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金融机构里,包括好几家像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日本三和银行、兴业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实力雄厚的世界著名银行。
与“金融先行”并驾齐驱的是“基础铺路”。浦东“八五”期间要完成10大基础设施工程。这些工程可以说耗资巨大,要140亿元。但浦东人认定:不筑巢,鸟不来。对这些工程,人们随时可以清清楚楚地摸到它的脉搏:今天还是车水马龙的大道,明天就是“前方施工,车辆绕行”;上午还是畅通无阻的线路,下午就是“您要打的电话已经改号”。在这些一刻不停的变化当中,浦东人最自豪的莫过于那座横跨黄浦江的南浦大桥。这座桥全长8300多米,在斜拉桥中,它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车辆过桥,只要7分钟,浦东浦西从此在江上挽起了臂膀。
与浦西的外滩一水之隔的陆家嘴开发小区,被称作21世纪新上海的象征,未来的“东方曼哈顿”。在东昌路,7家银行依次排开,已经拉开了金融大街的架势,而由日本、法国、香港等6家银行共建的国际金融大厦方案,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以出口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金桥开发小区首期开发的土地早被中外客商“抢”光,地面建筑开工将近十万平方米,今年刚征的土地也已所剩无几。建在这个区里的日本独资企业爱丽丝制衣有限公司,全浦东第一个建厂、第一个投产、第一个出口产品。在被3米高的铁丝隔离网圈起来的外高桥保税区,企业已经按照国际惯例开始运转了。
浦东是幸运的,改革开放把它推上了中国经济的牵引车。现在,路轨已经铺好,绿旗已经举起,浦东,拉响了汽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