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6
第5版(理论)
专栏:

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赵东宛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关键是要把我们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迅速地把经济搞上去。为此,就需要建设一支经得住考验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一)能不能把经济搞上去,是对执政党的一个严峻考验。
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并把它作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织保证,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治党、治国、治军的干部队伍。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能不能把经济搞上去,是对执政党的一个严峻考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把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集中了全党同志的智慧,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实践说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一定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而要实现这一中心任务,就要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的基本路线,忠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要教育干部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使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国民经济尽快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进入80年代以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加紧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发生变化,演变为资本主义。事实证明,和平演变之所以得逞,外部原因是条件,内部原因则是主要的。经受住反和平演变的考验,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真正搞上去了,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得到巩固,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好的体现。同时也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拒腐防变,增强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
建设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队伍,还是我国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世界上只要有资本主义存在,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就不可避免地要侵蚀我们干部队伍的肌体,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也会反映到干部队伍中来。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确有少数人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蜕化变质。还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大多数已经或接近离休,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大多数也将陆续退休,青年干部在目前的干部队伍中占了很大比重,这是自然规律。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实现,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青年干部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国的青年干部是在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又经过1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他们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较高,接受新鲜事物快,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是他们经历复杂事件较少,特别是有一些同志由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缺乏切身体验,因而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信任青年干部,大胆地使用,让他们挑担子;另一方面,老同志一定要搞好传、帮、带,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处理问题,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队伍能否经得起考验,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在严峻考验面前,我们一定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三个考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我们信念的考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带领群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切工作中,自觉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敢于同一切违反党的基本路线的倾向作斗争。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干部队伍要经得起考验,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时,都必须自觉地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要勇于负责,反对形式主义,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反对照抄照搬、无所用心、得过且过的官僚主义作风。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防止腐化变质。今天,这个告诫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正如陈云同志说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只要我们的干部队伍不腐败、不蜕变,谁也演变不了我们,社会主义在中国就垮不了。
(三)建设一支经得住考验的干部队伍,必须根据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斗争的形势,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努力改造世界观,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思想错误,往往根子在理论。只有理论上清楚了,信念才能坚定,方向才会明确。当前,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通过健全有关制度来保障、促进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风气。
要把学习马列主义同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我们某些干部之所以在政治风浪中动摇,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经不起考验,与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注意联系思想实际,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陶冶思想情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和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讲话的要求,继续“坚持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继续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在干部的使用上执行什么样的方针,坚持什么样的标准,不仅关系到引导广大干部走什么样的成长道路,而且关系到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使用干部的一贯原则。要把德才兼备的标准落实到干部人事管理的具体环节之中。在录用干部时,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考核干部时,要对德、能、勤、绩全面考核,重点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实绩;在干部的职务晋升方面,要坚持从德、才两个方面来加以衡量,注重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实绩。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来建设干部队伍,就能保证我们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我们的干部队伍不变质。
第三,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为了防止干部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我们要逐步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不同部门或单位的交流,进行同一部门和单位中不同岗位的轮换,使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经受锻炼,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要组织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熟悉社会,了解国情,强化群众观点,树立求是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四,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就要通过实施一定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干部的权利义务、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在社交、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使广大干部明确知道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法规和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要健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内部的监督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对那些无视党纪、政纪和法律,胡作非为的人,绝对不姑息,坚决绳之以党纪国法。
第五,要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队伍,还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因为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精神,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对干部人事管理所提出的要求,改革完善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有很多优良的传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发扬和创新,并使之制度化。要健全干部的录用、考核、奖惩、升降、交流、轮换、回避、培训等制度,使各项人事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实现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建设一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